
以色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日前表示,该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有望为更准确地确诊感染者铺平道路。目前新方法正在进行商业化过程,以期尽快服务于公众。
以色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日前表示,该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有望为更准确地确诊感染者铺平道路。目前新方法正在进行商业化过程,以期尽快服务于公众。
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网站消息,该部正在资助德国博世公司开发一项新型PCR新冠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39分钟内给出结果,目前已经在努力进一步加快新方法的检测速度。该检测可实现现场分散使用,而无需将样品运输到专门实验室。
contivir是从马克斯普朗克系统动力学研究所衍生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成功开发出可以快速、大量生产的病毒样颗粒(VLP)新冠候选疫苗。该病毒样颗粒具有新冠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但不含任何遗传物质。同时该公司采用其创新尺寸排除色谱法(SEC,也称分子筛色谱法)可以对大量病毒颗粒进行纯化和浓缩。据介绍该公司技术可超过现有生产系统的10倍以上。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MEPhI的专家们认为,现在一个最为高效安全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光动力疗法(FDT)。这种方法广泛应用在治疗皮肤、口咽部、肝、肺、脑部、膀胱、胃肠道恶性肿瘤上。
基于已批准的生物材料和巧妙的设计思想,创建新的疫苗递送系统,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共装载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体,制备出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上均显著抑制病情进展,为白血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新思路。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在未来几十年成为一个巨大的健康问题,世界迫切需要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从黄蜂毒液中设计出了新的抗菌分子,在小鼠身上的测试中显示出了希望。
在德国,科学家最近开发了一种新药,作用与引起癌症的蛋白质,类似“粉碎机”可分解致癌蛋白。在实验室测试中,该药物可杀死实验室生长的癌细胞肿瘤,展示出一种治疗癌症疾病的新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林文楚等在非金属癌症诊疗一体化试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原位制备出多功能二元复合物癌症诊疗剂——石墨烯氮化碳量子点嵌入的碳纳米片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提出了一种只需5分钟就能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方法。该测试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来运行,可以在医生的办公室、学校和办公楼中使用。相关成果发表于预印本平台medRxiv。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他们发现细菌在受到病毒攻击时,会产生保护自己的化合物,并认为细菌的抗病毒机制有望成为人们应对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的关键。他们认为,将合成的化合物引入受感染的人体细胞后,也可能具有同样的抗病毒能力,并正在实验室验证这一的理论。
麻省理工学院以及MGH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现在正在研究设计通用流感疫苗的策略,该疫苗可以抵抗任何流感毒株。在一项新研究中,他们描述了一种疫苗,该疫苗可触发针对流感蛋白片段的免疫反应,该片段很少突变,通常不会免疫系统靶向。
圣彼得堡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独特的实验。他们将一种聚合物支架作为血管假体植入大鼠腹主动脉中,并对其生物再吸收过程进行了16个月的监测。在支架所在的位置形成了人造血管。支架本身显示出高通畅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
每剂价格低于2欧元的药物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长期后果,使数百万患者受益。美托洛尔是已被使用40多年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之一,具有独特的心脏保护特性。
糖尿病病征并不明显,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这种特性,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利用香港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普查(CRISPS)的研究成果,制定了以年龄、身高、体重和高血压病史计算的简易糖尿病评分( NDS),以筛查隐形糖尿病的风险,鼓励高风险人士及早作出诊断。
得益于科学家的研究,如今甚至有可能治疗癌症疾病的最严重形式-肝癌,胃癌,脑癌。国立核研究大学“ MEPhI”(NRNU MEPhI)的科学家谈到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发展。
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科学家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崭新方法,只需数分钟就可识别出胃癌细胞。此方法既快速又具高灵敏度,有望加快医护人员对胃癌的诊断。
近期,清华大学药学院唐海东课题组针对树突状细胞的PD-L1分子削弱T细胞活化并调控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应答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成功揭示了树突状细胞上PD-L1分子在T细胞活化与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通过血氧信号探测大脑功能活动的常用方法,无创而且空间精度高,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功能磁共振采集到的大脑活动信号常常会受到磁化率伪影、金属植入物的干扰,造成局部的信号扭曲甚至缺损。神经外科临床诊疗中,难治性癫痫患者为了进行手术规划而植入的颅内电极、帕金森病人为了缓解震颤而植入的深部脑刺激器,这些植入物及其导线和连接器,都会对功能磁共振信号产生干扰,严重妨碍了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和研究病人的脑功能网络,并可能导致对研究结果的误读。
香港大学(港大)土木工程系张彤教授带领的跨学科团队,获工程学院“应对COVID-19种子基金”支持,以及食物及卫生局的医疗卫生研究基金(HMRF)资助,研发香港污水中新冠病毒的分析和监测方法以辅助社区公卫防控监测的整体系统。该研究将于10月中正式启动。
巨噬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充当清道夫的角色,负责检测、清除和击退人体内的病原体及坏死细胞。然而,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却可能加重疾病进展。在受损的肾脏中,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会加速组织纤维化,令病情恶化至不可逆转的肾衰竭。本应充当保护作用的巨噬细胞,却成为肾衰竭的幕后黑手,其背后的机理困扰科学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