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科学家说,他们已经用某种基因编辑方法破坏了老鼠的癌细胞实现精准治疗癌症,就好像“小剪刀”仅用于靶向受影响的细胞,而使周围的一切保持完整。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推出”核酸检测自助采样机”,可以无需他人帮助,自助完成咽拭子采样。它解决了核酸检测费时费力,医务人员有感染风险的问题,尤其适合大规模人群的核酸检测。

如果你打算对某人进行心脏手术,如果你能先在他们的心脏的精确复制品上做一次 “模拟”,那肯定会有帮助。由于最近3D打印技术的进步,这样做可能很快就能实现。最近科学家用类似心脏组织的生物墨水材料3D打印心脏模型,它可能会改变外科医生的实践方式和为病人做准备。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使骨骼、皮肤和神经组织有效再生的新型材料。据作者介绍,该技术可使压电聚合物具有现代修复医学所要求的新特性。研究结果发表在《Applied Materials Today》杂志上。

高压氧治疗:首项人体研究显示逆转衰老的生物学原理。以色列的科学家表明,他们可以逆转身体中两个关键区域的时光,这些区域被认为是造成老年人衰老和身体虚弱的原因。

近日,Cell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刊发了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题组关于硫化氢气体产生酶抑制剂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工作通过构建细菌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ST)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26,000个化合物中筛选发现了细菌MST的第一个活性抑制剂,并系统研究了该抑制剂的分子机制和细菌水平作用机理,揭示了该抑制剂可增强已知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化学系的研究人员,研发出首个用于制备「手性卤代螺环化合物」(chiral halo-spiro compound)的新型催化系统。它是一种极具潜力、可用于不同类型药物的化合物。今次研究将丰富新药设计的化学「工具箱」,制药行业将来有更多原材料可供选择。

北大基础医学院王娟团队揭示肠道菌群参与孤独症发病新机制,他们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采用类配对分析方法,揭示了孤独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解毒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患者机体毒素蓄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孤独症发病机制。这个发现可能为未来孤独症干预提供新的策略。

叶酸受体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上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上低表达,利用叶酸分子识别叶酸受体,进而实现肿瘤药物靶向递送,是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过去的数十年,利用叶酸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研究层出不穷,并有多项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至今无一例基于叶酸介导的靶向药物获批应用于临床。

现实生活中,有人夜间睡眠常出现与人争吵、尖叫、歌唱、跌落床下、拳打脚踢甚至打斗等异常行为,伤及自身或床上伴侣,但其本人对此却浑然不知,民间常将其误读为“鬼附身”或“鬼压床”。事实上,这是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研究证实,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运动前驱期的重要生物学表型,可早期预测PD的临床转归,从而成为PD早期病程修饰的契机。由于缺乏能模拟RBD特征的动物模型,限制了RBD病因、病理生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连续获得三项研究突破:绘制最大规模的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突变图谱,探索国人乳腺癌精准治疗靶点并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在有“最难治”乳腺癌之称的三阴性乳腺癌研究领域,继续完善“复旦分型”研究体系,首次提出基于代谢特征的治疗策略;鉴定中国患者特异的胚系基因变异,证实国人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治疗靶点的存在。

我们的膝盖因受伤或随年龄增长而恶化。它们带来的疼痛和痛苦可能会让人痛不欲生,一个简单的动作(例如步行)都很痛苦。 因此,难怪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创建3D混合生物墨水,该墨水可以通过3D生物打印结构替代受损的膝盖软骨。

参加盲疫苗临床试验可能会使其不适,特别是如果副作用(无论是从药物还是安慰剂产生的副作用)严重时。 据《美国太阳报》报道,辉瑞公司COVID-19疫苗的首批志愿者正在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反馈伴随着头痛,发烧和肌肉疼痛的副作用,并将这种药物的作用与“严重宿醉”作了比较。

1800万人参加的研究表明,黑人感染冠状病毒的几率比白人高两倍,亚洲国家的人比白人高1.5倍。此外,根据研究作者的结论,亚洲国家的人可能有严重疾病或者死亡的几率更高。

据南非媒体报道,南非金山大学艾滋病预防科研团队日前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预防女性感染艾滋病毒方面的一项突破性进展。金山大学艾滋病预防科研团队公布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女性预防艾滋病毒方面,每8周注射一次预防性药物比每天口服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药物的有效率超过90%。

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是单分子化疗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治疗副作用大,给患者身心及其家庭带来负担。利用纳米技术将单分子化疗药物制备成纳米药物,可实现化疗药物肿瘤靶向和可控释放,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有利于实现高效低毒化疗。

流感或流行性感冒已经袭击世界各国数百年了。在北半球,我们正处于所谓的 “流感季节 “中,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可能会感染流感。根据《柳叶刀》报道,一组科学家创建了一种流感疫苗,该流感疫苗来自烟草植物品种的表亲。根据《科学快讯》,该疫苗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卫生部代表周一发表的声明说,旨在对抗COVID-19疾病的俄罗斯Sputnik V COVID-19疫苗也具有90%以上的有效性。

由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研究部孙红哲教授,以及李嘉诚医学院余雷觉云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医生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临床使用的抗风湿含金药物金诺芬(Auranofin, AUR) ,能成功「复活」对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已经失效,号称「最后防线」的抗生素─碳青霉烯(Carbapenem)和多粘菌素(Colistin, COL),使其能够成功治疗由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引起的血液、肺炎及伤口感染并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大大延长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