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宣布,展开一项有关全球髋部骨折的跨国研究。该研究于2020年7月开始,计划于2022年6月完成,将会成为现阶段全球最大规模的髋部骨折群组研究,涉及合共19个国家/地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宣布,展开一项有关全球髋部骨折的跨国研究。该研究于2020年7月开始,计划于2022年6月完成,将会成为现阶段全球最大规模的髋部骨折群组研究,涉及合共19个国家/地区。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当地时间周五将就一种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aducanumab举行提前听证会,这是FDA自2004年以来首次考虑给这种疾病的新药开绿灯。这将是FDA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咨询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其目的是决定是否应该为这种实验性的Biogen药物提出批准的建议。
病灶较大无法马上进行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新辅助治疗的基础上,是否有一种更优化的治疗“组合拳”,进一步提升这群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获益?针对这一困扰业界多年的治疗“困局”,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历时2年,联合全国17家医院完成的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今天给出了明确答案。此项研究成果也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30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简称:JCO)在线发表。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与多学科合作在冠状动脉瘤疑难病例诊治方面取得成果,研究成果于近日以“亮点”形式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论文详述了该冠脉瘤的诊疗过程,特别是外科手术策略的选择以及利用心肌病理学探讨冠状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研究大脑的崭新方法,不但有助评估潜在药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作用,更因而发现了治疗AD的新靶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开辟新路径。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雯静运用大数据,找到造成胃癌恶化及转移的关键生物标记,让胃癌治疗迈上精准医疗,这项研究成果也登上国际知名「美国国家科学期刊」。
急性肾损伤是指一种由多种侵袭因素(如内毒素等)造成肾功能在短期内急性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迅猛,死亡率高。大型手术、出血、严重烧伤等是主要的成因。目前针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仍以早期液体复苏或肾脏替代治疗等干预为主,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急性肾损伤的肾脏线粒体靶向抗氧化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对24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成年人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两剂量的迷幻物质psilocybin与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起使用,使抑郁症状迅速大幅减少。大多数参与者表现出改善,一半人在四周的随访中获得缓解。
迄今为止,起搏器和其他可植入心脏设备的主要问题是,它们通常要么太僵硬而无法容纳跳动的心脏,要么它们太软,这意味着它们只能收集有限的数据。现在,由休斯敦大学的机械工程师领导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新研究,其中详细介绍了由橡胶生物电子学制成的新型心脏贴片,这种生物电子可植入设备监控器可以直接放在心脏上以收集广泛的信息。
控制冠状病毒大流行的部分挑战在于快速识别和隔离感染者–当COVID-19症状并不总是明显时,尤其是在早期,并不是特别容易识别。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从简单的强迫咳嗽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众多国际专家起草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制定了全球首个商定的糖尿病患者安全锻炼指南。这是一份关于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现代血糖监测设备帮助他们安全运动的标准指南。该指南将成为全球医护人员的重要资源,使他们能够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
美国科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含糖量高的食物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组。这解释了为什么所谓的西方饮食会增加炎症性肠病的风险。结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据国外媒体报道,“益智药(nootropics)”被称为一种非常神奇的药物,据称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它最接近“智慧药片”,但迄今没有可以提高人们智商的药物。
现在,光遗传学无需手术即可控制活脑组织内前所未有的深度神经回路。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生物工程师Deisseroth说: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弄清如何使其发挥作用。” 该结果在本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进行了描述。
从捐献给英国剑桥医院的组织中生长出的 “迷你肺”,为了解COVID-19感染和损害疾病患者肺部的方式提供了亟需的见解。来自韩国和英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有关SARS-COV-2感染(引起COVID-19的病毒)潜在机制的发现。
在本周一的更新中,牛津大学和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宣布他们的实验性COVID-19疫苗 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产生免疫反应。当前的牛津大学疫苗,也称为AZD1222,被认为是保护全世界人民免受该病毒侵害的领先者。今天的新闻给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应对新一轮的COVID-19。
据外媒BGR报道,研究人员近日测试了一种名为plitidepsin的癌症药物作为新冠疗法,发现它可以阻止病毒的复制能力。研究人员称,使用plitidepsin仅7天后就降低了病毒载量,并改善了炎症的血液测试标记。在有限的一组接受不同剂量的plitidepsin的患者中,近40%的患者在住院8天后就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