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格兰的一项大型新研究表明,感染 COVID-19 后立即发生心肌炎(心肌炎症)的总体风险明显高于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数周内的风险。对近 4300 万人的详细分析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期刊《Circulation》上。这项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可能有助于指导公共卫生疫苗运动。特别是因为 COVID-19 疫苗接种已在世界许多地区扩大到包括 6 个月大的儿童。
英格兰的一项大型新研究表明,感染 COVID-19 后立即发生心肌炎(心肌炎症)的总体风险明显高于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数周内的风险。对近 4300 万人的详细分析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期刊《Circulation》上。这项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可能有助于指导公共卫生疫苗运动。特别是因为 COVID-19 疫苗接种已在世界许多地区扩大到包括 6 个月大的儿童。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多次接种辉瑞mRNA疫苗后新冠特异性抗体成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现在已经在《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结果。
长新冠(Long COVID) 是一种经常使人衰弱的疾病,至少有10%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 2 (SARS-CoV-2) 感染发生。已经确定了 200 多种症状对多个器官系统的影响。据估计,全球至少有 6500 万人患有长新冠症状,病例每天都在增加。
新冠感染1周后抗原或核酸检测可能就会转阴,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已经被完全清除。越来越多的“阳康”发现,尽管已经转阴多日,身体似乎依然没有恢复如初,乏力等症状仍持续存在。
新加坡的药物发现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 EBC-129 是第一个新加坡制造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可以进入首次人体研究。
12月15日消息,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联合海德堡、图宾根、乌尔姆等大学医院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儿童和成年人轻度或无症状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免疫反应类型。结果表明,儿童在12个月以后仍能检测到免疫反应,只是随时间明显减弱。成人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B细胞或T细胞承担,而儿童主要为特异性血清抗体发挥主要作用。
12月13日消息,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和科隆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将在未来3年以脱氧核酶(DNAzymen)为基础研发新的抗病毒方法。项目获得大众基金会“研发抗病毒药物新方法”计划70万欧元资助。
12月6日消息,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研究所近日对疫苗加强针效果,具体为接种后抗体对各种新冠变体的中和强度进行研究,发现匹配BA.5变种的疫苗能够增强抗体反应,新的奥密克戎变体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逃逸。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
目前批准的用于治疗重症 COVID-19 疾病风险增加的个体抗体疗法是否也对当前流行的病毒变体有效?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 (DPZ) – 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和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的奥密克戎Omicron 亚系 BQ.1.1 对所有批准的抗体具有耐药性。相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上。
12月14日德国联邦教研部消息,由德国癌症中心(DKFZ)和海德堡的医院、大学合作研发的针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症的新药目前获得欧盟批准。教研部长施塔克瓦青格表示“这是德国癌症研究的巨大成功”。
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等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其中9个品种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用对症治疗药物。
2022年12月29日,全球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在线发表了口服核苷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物VV116(JT001)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物(PAXLOVID)用于伴有进展为重度包括死亡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NCT05341609)成果。结果显示,研究主要终点达到非劣效性,相比PAXLOVID,患者接受VV116治疗在促进恢复方面表现相当甚至更佳,VV116组的临床恢复时间更短,安全性表现更好。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保护人类细胞免受病毒侵害的酶可以通过引起癌细胞的无数突变,帮助推动癌症向更严重的恶性发展。这一发现表明,这种酶可能是未来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由奥塔哥大学领导的一项全球研究发现了一种基因,修改后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这一发现也为开发降低风险的药物打开了大门——该项目已经获得资助,也将由奥塔哥大学领导.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一组科学家表示,一些人在感染了新冠后未能恢复嗅觉的原因与嗅觉神经细胞持续受到免疫攻击以及相关细胞数量减少有关。这一发现21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以解答这个困扰数百万新冠感染者的棘手问题。
根据东英吉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嗅觉丧失是长新冠最普遍的症状之一。今天发表的新研究表明,近三分之一的长新冠患者遭受持续的嗅觉丧失,近五分之一的人经历味觉丧失。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分子病因的线索,或可解释为什么女性患这种疾病的风险更高。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阿兹夫定片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普通型 COVID-19 成年患者。2022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将阿兹夫定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2022年12月7日纳入广东省药学会最新版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临床药学指引。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TMDU) 的研究人员通过修改先前对SARS-CoV病毒具有活性的“命中”化合物,开发出具有治疗新冠肺炎药物潜力的新型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