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发现COVID-19新型载体疫苗可提供长期保护
据德国亥姆霍茨联合会网站8月22日报道,众所周知,现有的COVID-19疫苗存在一个缺点,即最初良好的保护作用会较快地消失,因此需要重复加强疫苗接种。在此背景下,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开发的一种新型载体疫苗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在更长时间内持续的免疫反应,另一个优点是疫苗中用于运输冠状病毒刺突蛋白信息的载体是动物巨细胞病毒(MCMV),它不会对人类造成危险。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支持小鼠模型中持久且广泛的免疫反应,其中柏林马克斯德尔布吕克中心和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等其他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也参与研究。
使用动物巨细胞病毒作为载体是明智的选择。在载体疫苗中,病毒被用作载体,将病原体的构建模块引入人体,针对该病原体进行疫苗接种。在COVID-19疫苗中,冠状病毒通过刺突蛋白蓝图将自身锚定在宿主细胞上,该基因被整合到载体病毒中。巨细胞病毒具有高度宿主选择性。这意味着MCMV会感染小鼠,但不能在人类中繁殖,这就是MCMV成为理想的疫苗载体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MCMV疫苗只需接种一剂即可实现持久的疫苗反应,这是一大优势。动物模型表明,如果随后感染SARS-CoV-2冠状病毒,可用于防御病原体的抗体浓度在接种疫苗后的六个月内保持稳定。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研究人员的结果表明,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更长。
目前正在研究为何 MCMV 疫苗具有相对较长的保护作用。已经有一个假设:巨细胞病毒具有在宿主中寻找壁龛的特性,它们可以在其中隐藏并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当宿主有机体的免疫防御减弱时,它们才会切换到活跃模式,然后才会引起疾病迹象。 MCMV 载体病毒可能也试图在人体中扎根,但由于人类不是它们的合适宿主,因此重新激活不起作用。人类免疫系统不允许小鼠病毒在血液中重新出现,并在它们产生蛋白质和感染性颗粒产生之前立即攻击它们。这样,按照理论,免疫系统就被反复刺激,维持疫苗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