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沙东/Ridgeback宣布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已在英国批准molnupiravir (MK-4482, EIDD-2801)上市,用于治疗重症和住院风险较高的轻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Molnupiravir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这些患者经SARS-CoV-2诊断测试呈阳性且至少存在一个发展为严重疾病的风险因素。

新加坡科学家借助单细胞测序等尖端技术,绘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该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恶化及不同患者之间肿瘤差异的新信息,还确定了促使胃癌恶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径,为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日本大阪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来自不同人群的生物库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以确定与各种医学适应症和特征相关的特定基因组位点。研究人员在日本生物库180000人的医疗数据中确定了220种人类表型的基因关联位点,并与英国生物库和芬根(芬兰)进行交叉人群荟萃分析,共涉及628000人,扩大了GWAS的多样化和全面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陈海戈教授团队在泌尿科著名期刊《美国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of Urology,IF=7.45)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尿液肿瘤DNA(utDNA)展现了与肿瘤DNA(tDNA)多维度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基于TP53、KDM6A、FGFR3、PIK3CA和ARID1A等五个基因研发的精准检测试剂盒,有望作为膀胱癌患者早期危险度分级、动态肿瘤监控、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有效手段。

据solidot刊文,洛桑大学医院(CHUV)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针对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刺突蛋白的高效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抵抗迄今已发现的所有变体,包括德尔塔变体。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期刊上。

俄罗斯专家研发的药物levilimab经证明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和预防细胞因子风暴(很多重症新冠患者出现的致命并发症)。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

来自托莱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方法。这种基于疫苗的治疗策略在初步的动物研究中被证明是成功的,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这项研究围绕着一种叫做14-3-3 zeta的蛋白质展开。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Ritu Chakravarti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它,因为这种蛋白质被怀疑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作用。

吃药可能有助于对抗冠状病毒。根据制药公司默克公司周五发布的新闻稿,一种新药丸在减少感染 COVID-19疾病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

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人类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的详细图谱,将指导开发更有效的COVID-19抗体疗法,并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有效的疫苗以应对新出现的病毒变体。

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和因子攻击肿瘤组织和细胞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肿瘤疫苗疗法。肿瘤疫苗可以将肿瘤抗原呈递到免疫系统,引发抗肿瘤免疫来预防和治疗癌症。但目前肿瘤疫苗的结构设计、递送方法等方面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疫苗发挥疗效。

一个包括柏林夏里特医院、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研究中心(MDC)、奥地利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发现细胞衰老和新冠免疫应激反应深层关系,并依此开展新冠肺损伤、炎症的治疗试验。目前在动物试验中,通过有效成分针对性去除衰老细胞,能够明显缓解新冠肺损伤、降低炎症程度。研究结果将发表在自然杂志

近日,《自然·医学》创刊26年来首次在封面推荐了中国创新药物研究成果——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研究。在今年6月召开的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该研究初次亮相即入选主会场“重磅研究摘要”,被认为是本年度最重要、有望改变临床诊疗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且极易转移复发,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传统药物治疗存在毒副作用大、多药耐药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新的作用靶点和药物。研究发现,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like-2,PLAGL2)与肿瘤侵袭转移、耐药以及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作为转录因子,其可调节涉及增殖、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的多种基因,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极具潜力的靶标之一。因此,针对PLAGL2调控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发现将为特异性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策略。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TMDU)的研究者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于额颞叶变性和阿尔茨海默病起着关键作用,而这是两种痴呆症的最常见原因。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HS)即将向英格兰和威尔士数十万患者提供一种价格昂贵却据称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全新降胆固醇药物。NHS表示,患者只需每年注射两次这种名为因利司然 (inclisiran)的降胆固醇针剂,便可以在未来十年内挽救大约三万人的生命。

澳大利亚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分析,他们汇编了27种新冠病毒蛋白的2000多个结构,揭示了这一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细胞并复制的新细节,有助研究人员开发更好的新冠疫苗和疗法,以及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的新变异毒株。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叶定伟团队数十年来专注于肾癌领域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是疑难病例、复杂病例的个体化保肾手术、新辅助治疗后的根治术和晚期肾癌的综合治疗,拥有超过8500例早中期肾癌手术治疗和超过2200例晚期肾癌综合治疗经验,每年肾癌手术病例数900余例,位列申康数据市级医院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