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近期对“Okeanos Explorer”号科考船进行海底测绘系统升级,改进了船岸之间的通信能力,尝试通过卫星信号在陆地操控海底水下机器人(ROV)。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近期对“Okeanos Explorer”号科考船进行海底测绘系统升级,改进了船岸之间的通信能力,尝试通过卫星信号在陆地操控海底水下机器人(ROV)。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成功研发出可减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的新一代高效LNG动力船燃料供应系统Hi-eGAS。该系统获得了挪威船级社和英国劳氏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两台“海翼”1000-mini水下滑翔机在为期8天的连续观测任务中,实现了对南海一中尺度涡旋边缘的精细水文测量。两台“海翼”1000-mini完成交付。
近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鲸”级常规潜艇的最新一艘“白鲸”号(日语:はくげい白鯨)在日本神户川崎重工造船厂正式下水。该潜艇是一艘排水量达到3000吨的常规动力远洋型潜艇,其水下排水量可达4500吨左右,创下日本战后潜艇的最大吨位纪录,同时该潜艇也是世界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3500 万美元资助建造沿海新型氢混合研究船,这艘新船将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运营。该船的氢燃料电池推进技术概念化可行性研究最初由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格洛斯滕和斯克里普斯于 2020 年完成。该研究由美国运输部海事管理局资助。
Earth 300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科学项目,旨在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同时兼作一艘部分由亿万富翁客人资助的豪华研究船。Earth 300核动力巨型游艇计划于2024年下水,将包含22个实验室,并将搭载450名乘客,包括科学家、环保人士和几位亿万富翁。
路透社近日报道,一位法国海洋冒险家和一个工程师团队设计了一艘以塑料垃圾为动力的游艇–这艘概念船的部分动力来自于将海上的塑料转化为燃料。
作为国家造船战略的一部分,加拿大Seaspan船厂宣布开始建造新的“离岸海洋科学船”(OOSV)。该船被称为“浮动实验室”,将用于海洋、渔业、地质和水文调查任务,目标是了解有关海洋、海床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有关信息。
2021年1月3日,韩国海军公布了新一代轻型航母的修订版概念设计,并将在基本和详细设计阶段进一步调整。航母设计工作预计2021年初开始,基本设计约3年,详细设计建造约7年,最早将于2030年代初服役,作为多用途海上平台,应对跨国和非军事威胁。
Lazzarini设计工作室为世界带来了另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超级游艇概念:Pagurus。创新的Pagurus,又称 “螃蟹船”,是一艘水陆两用的太阳能动力超级游艇,配有所有时髦的超级游艇配件。这艘重达146,842磅(52,999公斤)的杰作借助太阳能在水陆之间平稳滑行。
日前,据美国《大众机械》网站报道,一家名为“潜水技术”(Dive Technology)的美国高科技公司推出了一种利用3D打印制造的无人潜艇。该技术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潜艇作战性能,有望在潜艇制造甚至水下作战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据外媒报道,虽然我们可能已经很好地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但对于海底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据称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也要比对海底的了解要多,为此,科学家们正在开发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帮助填补这一空白。其中一项新技术是利用深海鳐鱼来探测海底,这一海洋探测新技术甚至还可能可以为所需的硬件提供动力。
虽然AUV(自主水下航行器)擅长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收集海洋数据,但它们仍然受到电池寿命的限制。德克萨斯州的初创公司Terradepth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标签团队系统。
法国总统马克龙8日宣布启动下一代航母研发。新航母将采用核动力,2025年开始建造,2038年投入使用,以替代目前服役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顿河国立技术大学(DSTU)的科学家正在建立一套基于亚速海遥感数据,分析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状况的数学模型和方法。该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开发一种技术来监测不良和危险现象,例如石油污染、极端增减水现象、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并在一个全新的水平预测水生态系统的发展。
欠驱动水面舰艇已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可开展水面侦查、巡逻、监控以及搜救等任务。欠驱动水面舰艇模型所具有的多变量、非线性及欠驱动特性,导致常规的连续状态反馈方法无法使系统镇定,这为控制器设计增大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