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威斯生物启发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超灵敏,弹性极强的智能织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嵌入纺织品和软体机器人系统中。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上。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威斯生物启发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超灵敏,弹性极强的智能织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嵌入纺织品和软体机器人系统中。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上。
海量的数据对信息的快速实时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发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系统,缓解数据传输带来的延迟与能耗,从而实现实时、高效的信息处理。电解质栅控晶体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三端忆阻器件,其结构与传统场效应晶体管类似。
对于世界许多人来说,上网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Alphabet的项目是向难以到达的地方、农村地区和灾区提供无线互联网。Alphabet的最新项目Taara正为肯尼亚部署无线网络,通过光通信实现无线互联网覆盖范围达12英里(20公里)。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它可以模仿并粘在人体皮肤上。这项新发明具有自愈性、伸缩性、可完全回收,可以完成从测量体温到追踪每日步数等多种任务。新型可穿戴电子设备是可以重新配置的。
比利时的一家初创公司Mirmex Motor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制造微电机高功率密度绕组的方法,据称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绕组设计和制造方法。这项技术是经过7年研发的结果,它使用由柔性印刷电路形成的绕组,并声称可以使电动机体积缩小50%,动态性能提高70%,热损失只有使用传统铜绕组电机的三分之一,而且组装速度可提高10倍。
由德国亨索尔特(Hensoldt)公司、迪尔防务公司(Diehl Defence)、ESG公司、罗德与施瓦茨公司(R&S)公司组成的德国FCMS集团,正与西班牙英德拉(Indra)公司和法国泰雷兹(Thales)集团联合开发支援“未来空战系统”(FCAS)作战的4πMeta传感器-效应器网络(MSES)。
机器人的实时健康监测和传感能力需要软性电子器件,但使用这种材料的挑战在于其可靠性。与刚性器件不同,由于具有弹性和柔韧性,其性能的可重复性较差。可靠性的变化称为磁滞。在接触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柔性传感器材料,其滞后性明显降低。这种能力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可穿戴健康技术和机器人传感。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物理系助理教授杨森教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系夏慷蔚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了一种全新的「万能墨水」,配合单步激光直接写入技术,只需一些简单仪器便可掌握精准工艺,制作高性能芯片,大大减低生产成本。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教授陈文章与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院教授佐藤敏文(Toshifumi Satoh)长期合作,成功利用有机纳米材料开发出高性能光应答存储元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穿戴传感器,能检测皮肤的微小变形来帮助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患者通过面部运动进行交流。
IBM正在开发一种AI芯片,期望结合计算和内存于单一设备上,改善系统效率来克服所谓的范纽曼瓶颈(Von Neumann bottleneck )以提高系统效率。这一解决方案预计2029年推出,系统效率提高了1000倍。
未来芯片将包括光子学和电子学;它们的带宽、速度、处理和计算能力将是目前无法想象的;它们将使许多其他部件的集成成为可能,其能力将比电子芯片成倍增加。总而言之,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将是必不可少的;这将使我们更接近量子或自动驾驶汽车。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一个团队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合作者一起,在同行评审杂志《高级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详细介绍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将赋予计算机芯片以更高性能计算处理能力,可实现高能效的机器推理操作。
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演示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在原子上开展敏感的量子计算。在这项技术中,控制激光直接在芯片内部传送,从而有望打造大规模量子计算机成为可能。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
2020年10月14日,ASML的CFO Roger Dassen表示,ASML在没有美国许可证的情况下,仍能从荷兰出口DUV光刻机至中国。至于更先进的EUV光刻机则无法出口至中国,因为EUV光刻机的相关技术或零件是从美国出口的,因此需要美国批准。
近日,在追求更小、更节能的计算机方面科学家取得重要进展。为了解决电子移动产生的焦耳热限制,科学家们充分利用波的潜力,开发出一种磁振子电路,用自旋波来传播和处理信息。从电子到磁振子,自旋波计算开启新篇章。
以光为信息载体实现通信的光通信技术,凭借优异的速度传输性能和强大的信息容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中硅光子学,与成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工艺兼容,并且伴随着各类有源、无源的硅基光子器件的实现逐渐成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硅基肖特基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 AG)宣称刚完成从地球平流层平台(stratosphere)进行空中无线电基站测试,以期扩大行动网络对偏远地区的覆盖范围。该平台成功演示了通过LTE远程操作无人飞机对高速LTE / 4G数据和语音连接进行测试,将平流层平台已整合到德国电信的即时地面4G LTE网络中。
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与服务的全球领导厂商u-blox(SIX:UBXN)宣布,该公司的SARA-R5 LTE-M和NB-IoT蜂巢式系列产品现已开始量产,并通过北美多家主要通讯业者的LTE-M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