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成为太空探索另一股强大力量。继月球样本返回任务、第一台于月球背面登陆的月球车后,中国最近概述了探月计划下一步:嫦娥六号、七号、八号,除了继续推动样本返回任务,还计划建立月球研究前哨基地,由核能提供动力。
中国正成为太空探索另一股强大力量。继月球样本返回任务、第一台于月球背面登陆的月球车后,中国最近概述了探月计划下一步:嫦娥六号、七号、八号,除了继续推动样本返回任务,还计划建立月球研究前哨基地,由核能提供动力。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系统可就地从月壤产生可用的氧气和燃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载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在月球上的长期生存将是载人深空探索的转折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发布了一份长达188页的报告,概述了其2024年开始的“阿耳忒弥斯3号”(Artemis III)任务的七大科学目标,其中包括进一步阐释地球—月球系统的撞击历史等,以揭开笼罩在“月亮女神”头上的“神秘面纱”。
利用3D计算机技术,通过逐层累积材料合成物体的增材制造技术,正日益成为太空设备制造领域的最前沿。科学家认为,3D打印可以显著加快开发地球外空间的速度。如何优化3D打印机的 “太空制造” ,并提高打印构件的安全性?如何使用新技术为纳米卫星创建超轻光学系统?来自俄罗斯大学(”5-100″计划成员)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最新进展。
根据NASA官网报道–从美国东部时间中午12:30开始,NASA在其YouTube频道上播放了第71届国际宇航大会,该机构对在月球上建立行动基地的 “Artemis “计划进行了关键性更新。
普渡大学工作重点是通过网络物理测试了解哪些特征使栖息地安全,网络物理测试将计算机模型与物理测试样本相结合。栖息地的三个特征尤为重要:适应力、智能性和自主性。在普渡大学赫里克实验室进行的网络物理测试,允许对潜在月球栖息地的一些组成部分进行物理测试,而同时在虚拟环境中检查其他组成部分。栖息地弹性水平是这项工作的关键,它创造了能够抵抗任何数量的危险智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