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中国测试自主飞行可变攻角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力

据西北工业大学发布的公告,该校在西北某地成功试飞了飞天二号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次试飞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研究团队表示,此次试验首次成功获取了使用煤油-过氧化氢推进剂的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的实飞数据,并验证了多项关键性能,包括可变几何进气运行、推力变加速度和可变攻角自主飞行。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测试自主飞行可变攻角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力

飞天二号的创新技术

飞天二号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联合陕西省航天动力研究所共同研发,继承了2022年7月飞天一号原型机飞行测试的经验。与前身相比,飞天二号在外观上有所改进,例如在火箭头部附近增加了机翼,并配备了更大更长的尾翼。这些设计优化提升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此次试飞成功验证了RBCC发动机的实际性能以及智能化的飞行控制技术,标志着中国高超音速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推进剂的独特选择

高超音速飞行器需要在极端环境中运行,对推进剂的要求极高。传统上,高超音速推进剂多采用液氧与煤油或液氢与液氧的组合。美国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则使用碳氢燃料以降低冷却需求。而飞天二号创新性地采用了煤油和过氧化氢推进剂。虽然这种组合在推力转化效率上不如液氢,但它无需复杂的低温系统,支持预先加油和长期待命,大大提升了飞行器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一选择在飞天一号的测试中已初步验证,而飞天二号进一步证明了其可靠性。

RBCC发动机的革命性突破

RBCC发动机是一种将传统火箭发动机与吸气式冲压发动机优势相结合的创新技术。它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减轻飞行器携带的氧化剂重量,从而提高有效载荷能力和燃油效率。然而,组合循环发动机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从弹射模式(火箭提供初始推力)到冲压喷气模式的平稳过渡。此次试飞中,“推力变加速度”的成功实现表明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有效方法,确保了加速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一突破为RBCC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持。

智能化的飞行控制

为了应对高超音速飞行的复杂挑战,飞天二号配备了“可变几何进气口”和“可变攻角自主飞行”系统。可变几何进 RBCC气口允许发动机根据飞行速度和环境条件调整内部结构,以实现最佳效率和稳定性。而可变攻角自主飞行技术则使飞行器能够根据任务需求自主调整飞行姿态,优化性能。这些智能化设计的成功验证,凸显了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控制技术上的进步。

国际背景下的挑战

西北工业大学在推进这一尖端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上的多重压力。该校受到美国制裁,购买美国制造的敏感研究设备和部件需获得美国商务部的特别批准,其本科生申请美国学习签证也面临重大障碍。此外,2022年9月,中国当局公开指责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访问行动部门(TAO)对该校进行了大规模网络攻击。这些外部挑战凸显了飞天二号试飞成功的战略意义,反映出国家层面的坚定支持和技术自主化的重要性。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从飞天一号到飞天二号:两步走的战略

飞天系列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2022年7月,飞天一号的飞行测试专注于验证RBCC发动机在不同速度下的稳定过渡能力。而飞天二号则进一步展示了可控飞行器的设计进程,成功整合了推进剂、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项技术。这一从技术验证到工程化应用的“两步走”方法,体现了国家战略驱动下的科学规划与技术积累。

飞天二号的成功试飞不仅是中国高超音速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也为全球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从飞天一号的发动机验证到飞天二号的全面突破,中国RBCC技术已正式进入工程化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高超音速飞行器有望在军事、科研和民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这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雄心与实力,正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