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情绪与心脏健康之间的有趣联系,强调了负面情绪,尤其是愤怒,可能对我们的血管功能产生的即时负面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该杂志是美国心脏协会的一个开放获取、同行评审的平台,突出了情绪状态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重要关联。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病因。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点。造成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和血栓等病理性刺激导致的心肌肥大就是一个重要诱因。要避免走到心力衰竭这一步,抑制和逆转病理性心肌肥大以及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就尤为重要。尽管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药物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心衰领域仍存在可用药物较少、疗效不足、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用药安全性问题等。因此,新靶点的发现和创新药物研发迫在眉睫。

由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关于血管系统内血流建模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发表在《皇家学会界面杂志》上。文章指出,血管血流建模对于理解和治疗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但传统的建模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耗时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降阶建模(ROM)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降低计算复杂性,同时保持建模的精度。

一项新研究揭示,一类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对压力作出反应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个体的头发中的水平可以表明他们将来更可能患心血管疾病(CVD)。这是欧洲肥胖研究协会周五发布的新闻稿所述。

《BMC医学》杂志1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游离糖(即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和果汁中的糖分)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些发现提供了更强的证据,有望促使全球饮食指南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降到每日摄入能量5%以下。

据科技日报报道, 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芯片上心脏病”模型,该设备有朝一日可作为开发新的心脏病药物甚至个性化药物的试验平台。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加拿大发布新的心血管健康一站式指南,来自 11 个指南小组的 83 项建议使初级保健更容易。一项新的一站式指南采用 360 度全方位的方法来管理加拿大患者的心脏病。该指南发表在CMAJ(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上。

西班牙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复方药丸可将中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3%。这种名为“Trinomia”的药物将几种心脏药物组合成一个药丸——因此得名 polypill。在跟踪患者从心脏病发作中恢复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使用复方药丸治疗“导致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着降低”。

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在血管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过多的“血栓素A2受体”的存在也会阻碍新血管的生长。由马丁路德大学哈雷-维滕贝格分校(MLU)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终解释了这一基本过程。这项研究于3月3日发表在《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上,可能会带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血管细胞中的一种特定蛋白质在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多的“血栓素 A2 受体”的存在阻碍了新血管的形成。由马丁路德大学 Halle-Wittenberg (MLU) 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能够描述基本过程。发表在“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上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心血管疾病危害健康,高胆固醇引起的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大风险之一。他汀类药物是高血脂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他汀不耐受或他汀降脂效果不佳等临床缺陷。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高血脂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每周吃两份鳄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一份相当于半个鳄梨)。据UPI网站报道的消息,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关于食用鳄梨与心血管疾病间联系长达30多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