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et)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从含有纳米级聚氧铌酸盐的水溶液中生产固体材料(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聚氧铌酸盐可作为分子结构单元用于设计电化学储能材料。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急于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新的、更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储存方法是缓解化石燃料转型的关键。Innovation Origins的一份报告显示,一家位于匈牙利的初创公司 HeatVentors 正在开发一种使用相变材料的节省空间的存储技术。它相信该储能技术提供了更清洁的解决方案,同时节省了高达 90%存储空间。

在过去的几年中,瑞典查尔默斯理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特殊设计分子和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能源捕获和存储太阳能的能量系统。现在,由查默斯(Chalmers)领导的一个欧盟项目将为更大规模的应用开发新技术的储能技术原型,例如住宅供暖系统。欧盟已向该项目拨款430万欧元。

储氢技术是制约大规模制氢的瓶颈。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手段,一是采用700巴左右的高压技术气态储氢,二是采取零下253摄氏度的低温技术液态储氢。这两条技术路线均具耗资耗能巨大的特点。德国亥姆霍茨盖斯特哈赫特研究中心(HZG)氢技术部负责人克拉森教授(Prof. Dr. Thomas Klassen)介绍,他的团队正在研究金属氢化物在储氢中的功能,重点领域覆盖基础材料的研发和储氢器的研制。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新型储能系统,设计出由高导热性材料制成的合金砖块储能。该团队表示,它们高效、可扩展、安全、廉价,并可用于现有的燃煤电厂。

聚合物薄膜电介质电容器具有易加工、柔性好、高功率密度、快的放电速度等优点,成为电子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储能元件之一。但是现有的聚合物电介质材料通常能量密度过低,无法满足高功率系统、能源系统等对高储能密度的要求,且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存在难以同时提高的问题,开发新型高储能密度电介质材料成为迫切需求。

据外媒报道,超级电容器在储能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几乎瞬间充放电的能力是其主要卖点之一。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科学家们正在以一种由可回收塑料废料制成的纳米材料的形式,为这些下一代设备的关键部件提供这种可能性。

无聊的旧砖头似乎并不像是真的可以做成高科技的东西,但研究人员不断证明我们是错的。现在,一个团队已经找到了将砖头变成储能设备的方法,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使用它们为绿色LED供电。一堵砖墙并没有什么作用,当然,它可以撑起屋顶,挡住寒冷,但也许砖头可以更多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就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团队的目标,他们想测试砖头是否可以用来储存电能。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应用研究团队在高比电容少层介孔碳电极材料的宏量制备方法、极速储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钛电极材料、超高倍率电容式储能的纳孔氧化铌基单晶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支撑了融合“电容+电池”储能优点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储能器件性能实现突破。

金属锂负极被视为高比能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锂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锂枝晶的问题,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和安全隐患问题。近日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陈坚课题组在国际能源顶级期刊Nano Energy(IF 16.602)发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