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实时捕捉炎症信号:新型传感器让疾病预防更精准

在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和健康管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实时健康监测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健康检测方式往往需要定期抽血化验,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无法及时反映体内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别是在炎症相关疾病的监测中,由于炎症反应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滞后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心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但对于体内蛋白质等更复杂的生物标志物,却一直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测手段。这不仅限制了医生对疾病进展的实时评估能力,也影响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及时了解。

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一项重要突破性技术刚刚问世。来自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实时监测体内蛋白质水平的创新传感器。这种被称为”主动重置蛋白质传感器”的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多种疾病。

为什么这项技术如此重要?

要理解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先要明白目前医疗监测领域面临的挑战。虽然可植入式传感器技术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大多数传感器只能监测葡萄糖、电解质等小分子。对于蛋白质的实时监测一直是个难题,主要原因是:

  1. 体内蛋白质含量通常很低,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2. 传统的蛋白质检测需要特殊试剂,不适合体内持续监测
  3. 最关键的是,传统蛋白质传感器存在”解离时间过长”的问题

什么是”解离时间”问题?

想象一下,传统的蛋白质传感器就像是一个带有很多”魔术贴”的探测器。当它检测到目标蛋白质时,蛋白质就会被这些”魔术贴”(实际上是抗体或适配体)牢牢粘住。问题在于,这种结合太牢固了,即使环境中的蛋白质水平下降,已经粘住的蛋白质也需要很长时间(约20小时)才能自然脱落。这就导致传感器无法及时反映蛋白质水平的下降变化。

创新突破:主动重置机制

研究团队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出了一种”主动重置”机制。这种机制通过施加高频振荡电场,能在1分钟内强制使结合的蛋白质脱离传感器。这就像是给”魔术贴”施加快速抖动,帮助粘住的物体更快脱落。这种方法既保持了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又解决了响应滞后的问题。

这种纳米级传感器,它们看起来像一排排球状的钟摆,每根传感器都由一束 DNA 组成,末端有较大的 DNA 片段,用于结合目标蛋白质。这些粘性钟摆会“捕捉”目标蛋白质,然后来回摇晃,将这些蛋白质甩掉,并在一分钟内捕捉其他蛋白质。

该团队设计了一种可植入的微型装置,传感器嵌入一根细小的微针中,该微针的宽度相当于三根人类头发的宽度,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用来跟踪血糖的连续血糖监测仪内的微针。科学家将该装置植入糖尿病大鼠的皮肤中。糖尿病和炎症密切相关,许多糖尿病并发症都是由炎症引起的。 

实时捕捉炎症信号:新型传感器让疾病预防更精准

传感器成功测量了大鼠皮下液体中两种细胞因子蛋白(炎症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当大鼠禁食且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时,传感器检测到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相反,当大鼠被注射一种刺激免疫系统的物质时,传感器记录到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迅速上升。 

技术原理:

  1. 传感器基础结构是一个DNA分子”摆锤”,上面连接着用于捕获特定蛋白质的适配体
  2. 当蛋白质与适配体结合时,会改变电子传递速率,产生可检测的信号变化
  3. 通过施加+0.3V、95Hz的振荡电场,可以快速解除蛋白质与适配体的结合
  4. 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振荡会破坏蛋白质与适配体之间的氢键等非共价键,促进解离

实际应用:微型植入设备

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植入的微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水平。这个设备:

  1. 体积微小,可以方便地植入皮下
  2. 通过毛细作用自动收集组织间液
  3.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
  4. 能持续监测多种炎症相关蛋白质的浓度变化

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的潜在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以下领域:

  1. 心脏病预警监测
  2. 糖尿病管理
  3. 抑郁症治疗监测
  4. 炎症性疾病追踪
  5. 术后恢复监测

未来展望:

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实时生物标志物监测开辟了新途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传感器平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通过更换适配体来检测不同的目标蛋白质。未来,这种技术有望发展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精准医疗和预防性医学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