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团队提出冷烧结提高固态电池生产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冷烧结是一种改进的固态电池生产方法,可以实现多材料集成,从而获得更好的电池。一篇关于他们工作的论文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过渡到市场的更大问题之一是其生产中固有的挑战。当前的电池电极是活性材料、碳和液体电解质的混合物。没有液体电解质,离子就不再有任何直接的路径在电极中四处移动。为离子提供路径的最佳方法是引入固体电解质,这需要烧结,而传统的烧结对碳和活性材料来说太热导致降解。冷烧结能够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引入烧结的固体电解质。
据研究人员称,冷烧结可能会提供解决方案。冷烧结是一种能够在比传统方法低得多的温度下烧结陶瓷的工艺,因此使用的能量要少得多,并且可以实现潜在的新材料组合。它是由材料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杰出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 Clive Randall 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发的。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展示了如何在低于 300 华氏度(150 摄氏度)的温度下使用冷烧结来制造多层固态锂离子电池。他们依靠导电盐来获得合适的电化学性能,这削弱了固态电池的一些导电和安全优势。
然后,该团队证明了一种含有硅酸锆磷酸钠的固体电解质(NASICON 固体电解质)可以在稍高的温度,707 华氏度(375 摄氏度)下进行冷烧结,方法是用一种通过用活性更强的固体氢氧化钠瞬时溶剂取代液体瞬时溶剂。这产生了一种高导电陶瓷固体电解质,而无需使用任何额外的导电盐。
对于目前的这项研究,该团队展示了一种制造固态电池混合导电电极的新途径。该团队采用了一种NASICON阴极陶瓷粉末,用瞬时溶剂帮助其致密化为陶瓷复合颗粒,并使用雕刻机对粉末施加必要的压力。施加压力并在 707 华氏度(375 摄氏度)下加热三个小时。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进展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研究团队的下一步工作包括微调固态电池的冷烧结工艺。然后,研究人员将探索一些其他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防部支持了这项研究。
推荐阅读:
- Solid Power推出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平台技术
- 圣戈班陶瓷和Addionics将合作开发快速充电的高功率,大容量固态电池
- Ampcera宣布用于快速充电固态电池的内部电池加热架构
- NASA开发可用于电动飞机的新型全固态电池
- 美国航天局宣布从零开始为电动飞机开发固态电池
- 研究人员设计出防止固态电池中枝晶形成的电极架构
- 佐治亚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熔融渗透技术,用于固态电池可扩展生产
- 日本开发出”世界最大容量”固态电池
- Solid Power生产大型22层20 Ah固态电池,完全符合汽车性能要求
- QuantumScape发布固态电池技术的性能数据
- Blackstone公司在3D打印锂离子固态电池许多领域已达到里程碑式突破
- 韩研究团队开发量产固态电池技术成本降低90%
- Sakuu荣获三项支持打印固态电池的专利
- 固态电池预计从2025年起飞,至2031年市场突破80亿美元
- Sakuú开发3Ah锂金属固态电池增材制造平台
- 固态电池技术过于夸大,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成为商业化产品面临巨大挑战
- 六家值得关注的固态电池公司
- 新研究可能开启固态电池的新时代
- 新材料可以为更好、更安全的固态电池铺平道路
- 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电池
- QuantumScape发布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第三方测试结果,证实了 2020年12月的报告
- 固态电池商业化脚步越来越近了
- 科学家开发低成本可扩展电化学脉冲方法改善固态电池中材料层之间的接触
- 3D固态电池初创公司LionVolt 完成40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 固态电池商用研究加速,机遇与挑战并存
- 新测试方法为获得更好、更持久的固态电池提供了途径
- 全固态电池迎来重大突破 朝商业化迈出坚实一步
- 奔驰与ProLogium合作投资开发用于电动汽车的下一代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