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用于神经形态计算的新型记忆电容器设备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和德国初创公司SEMRON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于神经形态计算的新型记忆电容器设备。
在过去,传统的神经网络计算都基于数字/混合信号运行。研究人员创造的新型记忆电容装置从大脑中的突触和神经递质中汲取灵感,让设备通过“电荷屏蔽”的原理工作,能在8位精度下达到超过3500TOPS/W(TOPS/W用于度量在1W功耗的情况下,处理器能进行多少万亿次操作)。
这一性能超越其他现有的忆阻方法最高300倍。研究人员将不断优化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在小型设备中构建大规模神经网络。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 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进展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忆阻器 #神经网络 #脑机接口 #神经形态计算 #类脑计算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离子导电聚合物对改善神经形态器件至关重要
- 美陆军研究实验室确定神经形态材料设计方法可进行类脑计算
- 神经形态计算:下一代人工智能
- 美无人机领域将率先应用神经形态计算技术
- 神经形态计算领域新突破:揭开了模仿人脑高效学习的电子产品面纱
- 俄罗斯研发“忆阻性神经混合芯片” 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
- 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可模拟大脑突触工作方式的高效器件
- 忆阻器控制人工突触的最新研究进展
- 研究人员用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由神经形态芯片控制的机器人行为
- 神经形态计算新突破:德国研究人员设计出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神经元晶体管
- 神经形态芯片的发展初具雏形
- 神经形态技术新进展 可用在机器臂上协助残障人士正常生活
- Intel公布神经形态新进展:超过传统CPU 1000倍
- 阿里入局脑机接口领域,公布黑科技淘宝意念购并申请专利
- 脑机接口实现人机共生,或被黑客劫持删除记忆
- 脑机接口大突破:瘫痪者重拾触觉准确率达到90%
- 脑控武器:值得期待的终极武器
- 双向超连接神经系统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与活细胞一起工作的人工突触
- 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新型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应用神经修复领域
-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利用“个性化神经学习系统”打造“超级学习者”
- 神经形态计算领域新突破:揭开了模仿人脑高效学习的电子产品面纱
- 忆阻器控制人工突触的最新研究进展
- 美陆军研究实验室确定神经形态材料设计方法可进行类脑计算
-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团队研制出人工树突器件,实现新型神经网络
- 指尖超算:MIT脑启发芯片登上Nature子刊
- 世界颠覆性技术研究进展跟踪
- 清华大学《自然电子》发表类脑计算芯片研究综述
- 近十年以来神经工程学的全球研究亮点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 清华大学团队首提“类脑计算完备性”概念
-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忆阻器阵列的新型脑机接口,构建脑电神经信号高效处理系统
- UCSF研究团队在瘫痪患者身上成功演示了“即插即用”脑机接口
- Synchron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装置,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 兰德公司发布《脑机接口:美国军事应用及其含义的初步评估》报告
- 哈佛华人企业BrainCo发布脑机接口操作系统BrainOS无创收集人脑数据
- 脑机接口,让失语患者“说”出“你好”
- 重磅发布:2020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今年麻省理工选出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 忆阻器突破:首个像神经元一样起作用的电子器件
- 特拉华大学开发一种新型生物相容电子植入物聚合物PEDOT
- 15个惊人新兴技术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改变世界
- 一种小型脑机接口(BCI)设备:用意识控制计算机
- 研究概述围绕脑机接口技术的关键伦理问题
- 微电子所忆阻器基感知计算研究获进展
- 研究团队展示世界上最快的光学神经形态处理器
- 英特尔发布首款7nm神经形态芯片Loihi 2,可模拟100万个神经元
- 面向未来的下一代计算架构-神经形态计算
- 中国团队提出迄今最高并行度的神经形态计算方案
- 研究人员发明可媲美脑计算的非线性新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