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开发新型显微镜技术观察活细胞内部灵敏度提高了7倍
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方法来观察活细胞内部,灵敏度提高了7倍。这种新方法被称为自适应动态范围移动定量相位成像(ADRIFT-QPI),是显微镜技术的一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
为了有效地观察半透明的活细胞内部,显微镜相机必须检测通过细胞部分的光的差异,即所谓的光相位。相机图像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光相位差异量被称为动态范围,正是这种差异限制了今天的传感器。
东京大学光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Takuro Ideguchi副教授在声明中说:”为了使用相同的图像传感器看到更多的细节,我们必须扩大动态范围,以便我们能够检测到更小的光相位变化”。
“我们的ADRIFT-QPI方法不需要特殊的激光,不需要特殊的显微镜或图像传感器,我们可以使用活细胞,我们不需要任何染色剂或荧光,而且发生光毒性的机会非常小。”
定量相位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向细胞发送一个光脉冲。然后,系统测量光波通过细胞后的相移,计算机分析将发现的结果重建出图像。
ADRIFT-QPI通过两次曝光来产生最终图像,使这种方法更进一步。第一次由定量相位成像组成,但第二次揭示了以前被较大差异所掩盖的微小光相位差异。
第二次曝光中使用的更强的照明可以让研究人员测量这些微小的光相位差异。最后,计算机分析从两次曝光中重建图像。
该方法使专家可以看到整个活细胞内的微小颗粒。
Ideguchi说:“例如,可以检测到来自纳米级粒子的小信号,如病毒或在细胞内外移动的粒子,从而可以同时观察其行为和细胞状态。”
.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开发带有”化学透镜”的显微镜
-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观测原子图像的“防震”显微镜
- 科学家开发出Piccope新型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晶体原子中的电子
- 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提高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的新方法
- 香港大学开发光纤激光显微镜为分析细胞分子和临床应用带来突破性进展
- 韩国COXEM公司推出新型台式显微镜EM-30N
- 伊利诺伊大学新研究推动了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 普渡大学开发的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取得巨大突破
- 冷冻电镜新研究:利用廉价技术制作高分辨率图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科学家在太赫兹成像技术取得新突破:开发低成本单像素太赫兹相机成像速度提升了100倍以上
-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矩阵超声成像方法极大提高了分辨率
- 科学家借助冷冻电镜获得了迄今最清晰的蛋白质图像
- 哈工大在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 世界上最小的成像设备可对血管内部进行3D扫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光声成像探索深层组织:韩国科研团队用镍基纳米粒子开发一种低成本光声成像方法
- 研究人员利用Mesolens新成像技术发现细菌生物膜中新弱点
- 新的PET/MRI方法精准定位慢性疼痛位置,改变治疗方式
- 基于人工智能AI的增强医学超声应用
-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3D神经映射解开复杂的大脑网络
- 新型光场显微镜高速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和血流的快速动态变化
-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亚分子分辨的单分子光致荧光成像
- 大连化物所利用自由能差指导开发超分辨成像自闪荧光染料
- TinyArray成像仪:UCI科学家开发了低成本、精准COVID-19抗体检测平台
- 韩研究团队成功开发能够感知短波红外线的硅光传感器
-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项产生红外光电探测器矩阵的新技术
- 中国科大实现肿瘤光热治疗和疗效实时成像评估
- 打破常规!利用CCD相机实现中红外成像
- 研究人员用高灵敏光声纳米探针实现分子水平非侵入性成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新的X射线显微镜技术可对密集神经回路全面成像为深入了解大脑结构开辟新途径
- 只要130元!人人用得起的实验室级机器人显微镜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高场磁体中可旋转磁力显微镜
- 物理学家开发新型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 科学家开发开源光学工具箱几百欧元制造的显微镜可与商业显微镜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