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真实皮肤触感电子皮肤可同时感受温度与机械刺激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团队开发出一种可同时感受温度与机械刺激的多模态离子电子皮肤。目前的电子皮肤可以实现分别检测温度或机械刺激,但无法像真实皮肤一样同时识别这两者。研究团队利用含有电解质的离子导体材料制作出多功能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外部施加压力的物体的温度,以及测量在受到挤压、揉捏和扭转等刺激时的方向或应变曲线。这种可以自由拉伸也可检测温度的电子皮肤有望应用于可穿戴式温度传感器或制作类人机器人皮肤。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期刊。
这种具有简单的电极-电解质-电极结构的人工受体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并且可以精确地测量所施加物体的温度以及在受到外部刺激(如挤压,捏,散布和扭曲)时的方向或应变分布。
这种多模态离子电子皮肤可以自由拉伸或修改,但也可以检测温度,有望应用于可穿戴温度传感器或类人机器人(如类人机器人)的机器人皮肤。
“这项研究是利用电解质打开多模态电子皮肤研究大门的第一步,”POSTECH的Unyong Jeong教授和相应的作者说。”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模拟人类触觉感受器和神经递质的人工电子皮肤,这将有助于恢复因疾病或事故而失去触觉的患者的触觉。” 获取更多前沿科技信息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该研究得到了韩国科学与信息通信部 “全球前沿项目 “和 “中期研究员计划”、韩国贸易产业能源部 “产业战略技术开发计划 “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新型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皮肤融为一体破损区域一捏可自行修复
- 研究团队开发一种新颖技术直接在皮肤上打印可穿戴传感器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电子皮肤领域取得新进展
- 休斯顿大学用橡胶半导体开发智能电子皮肤和医疗机械手
- 科学家开发出可感知疼痛的人造皮肤
-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皮肤触感真实似人类
- 美科学家实现画在皮肤上的电子产品为可穿戴式设备提供突破性进展
- 新加坡研究人员开发人造皮肤传感器让机器人和假肢有触摸感
- 科学家开发可被无线电波激活的人造皮肤,能吸收和释放液体
- “光学皮肤”——超灵敏微纳光纤触觉传感器
- “全天候”自愈材料的超级电子皮肤问世
- 德国与日本科学家联合研发适用电子皮肤的集成微芯片
- 加州理工学院创造一种新型电子皮肤通过汗水提供动力
-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灵活高度可靠的柔性传感器
- 基于织物的压电式能量收集器离可穿戴电子产品商业化又近一步
- 科学家利用有机硅材料打造出能呼吸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 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拉伸的超级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