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团队研究成果显著提升蓝光OLED效率和寿命
清华大学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段炼、张东东研究团队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成功采用分子全氘代替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基于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实现对现有蓝色磷光OLED性能的超越,为OLED显示和照明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氘化TADF分子在OLED中表现出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33.1%,并将1000 cd/m2初始亮度下的器件寿命(LT80)提升至1365小时。

中国团队在白光圆偏振OLED领域取得进展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目前正逐渐取代液晶,引领显示领域的变革。由于在3D显示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质的OLED (CP-OLED)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难以合成具有白光发射的手性发光材料,开发白光CP-OLED是目前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

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个完全3D打印柔性OLED显示器
OLED显示器通常是在大型、昂贵、超清洁的制造设施中生产的。在一项开创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定制打印机对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显示器进行全3D打印。这一发现可能会在未来产生低成本的柔性OLED显示器,在家中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3D打印机广泛生产,而不是由昂贵的精密加工设施中的技术人员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