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医学研究领域,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传统的药物测试方法需要经过多个繁琐的步骤。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如今,研究人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创新技术,可简化了药物测试过程,降低了危险性,并缩短了测试时间。这项技术的出现为药物开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治疗癌症的药物生产成本通常非常昂贵,导致需要这些药物的患者花费高昂的费用。现在一项开创性研究将使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药物治疗价格可能很快就会大幅下降。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蛋白质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对于开发高效的工业酶以及抗体和疫苗等新型蛋白质药物有着巨大的潜力。由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工作,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能够生成新颖的、具有功能活性蛋白质。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化学系的研究人员,研发出首个用于制备「手性卤代螺环化合物」(chiral halo-spiro compound)的新型催化系统。它是一种极具潜力、可用于不同类型药物的化合物。今次研究将丰富新药设计的化学「工具箱」,制药行业将来有更多原材料可供选择。

利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控制蛋白质功能和动力学的内在联系的新技术现已可供科学家使用。该工具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可能对蛋白质工程和药物设计有用。

近日,《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我国学者论文,其上登载了一张“药物击靶”显微镜照片。照片显示:当药物分子(硫黄素T)要与生命体内的靶蛋白结合、起药效时,不是单个分子去结合蛋白,而是自动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后,合力“击靶”,这种“机灵劲儿”与之前人们的想象完全不同。

西蒙弗雷泽大学化学家罗伯特-布里顿及其国际团队的新研究,发现抗病毒和抗癌药物将很快变得更便宜。现在,利用新工艺,科学家可以比以前的方法提前几个月开发新核苷类似物,为更快发现药物铺平了道路。

2020年5月29日Science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设计出一种蛋白质合成机,极大缩短蛋白质合成所需时间,提升药物研发速度。该自动合成机可在数小时内将数百个氨基酸串联起来,形成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还可以添加非天然氨基酸来设计具有独特性能的人工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