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一位病毒学家通过溶瘤病毒疗法成功治疗复发的乳腺癌引发伦理争议

一位名为贝阿塔·哈拉西(Beata Halassy)的病毒学家如何通过自我实验,用实验室培养的病毒成功治疗了自己复发的乳腺癌,并引发了关于自我实验伦理的广泛讨论。这项治疗的成功不仅对她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她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事件背景与治疗过程

哈拉西的乳腺癌经历了多次复发,她曾在左侧乳房进行过切除手术。然而,到了2020年,她的癌症再次复发,而且已经进入晚期,化疗选项受限。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萨格勒布大学的病毒学家,她选择通过一种实验性的疗法——溶瘤病毒疗法(OVT),进行自我治疗。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利用病毒感染和摧毁癌细胞的疗法,既能直接破坏癌细胞,还能够激发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细胞。这项疗法近年来逐渐兴起,但目前主要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等恶性癌症,而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仍未获批。哈拉西虽然不是溶瘤病毒的专家,但在病毒培养和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她对该疗法抱有一定的信心。于是,她决定采用麻疹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作为治疗手段,这两种病毒都已在其他癌症的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具有潜在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在两个月的自我治疗期间,一位同事协助她将两种病毒直接注射入她的肿瘤。哈拉西的肿瘤医生在此期间为她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幸运的是,她的自我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肿瘤在治疗后大幅缩小,软化,并且无严重副作用。最终,她的肿瘤成功被手术切除,且手术后的病理分析显示,肿瘤内部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进一步印证了溶瘤病毒疗法的有效性。术后,哈拉西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抗癌药物治疗以巩固疗效。

二、新疗法的独特性

哈拉西的案例虽然展示了溶瘤病毒疗法的潜力,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个案例未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或开创性。她在实验中采用了两种病毒联合治疗的策略,虽然这一方法尚未被普遍采用,但也不足以构成对溶瘤病毒疗法的突破性创新。美国溶瘤病毒疗法专家斯蒂芬·拉塞尔(Stephen Russell)认为,哈拉西的自我实验更具有个人尝试的意义,而非开启了某种全新的治疗模式。这次尝试的独特性在于她所用的病毒来自自己的实验室,并且由她亲自操作和监控完成。

三、伦理争议

哈拉西将她的自我实验成果整理成病例报告并投稿至学术期刊,但却遭遇了十几家期刊的拒稿,原因在于报告内容涉及自我实验。期刊的编辑们担心,公布这样的研究可能会引发其他患者模仿她的举动,尤其是对于那些身患重病、面对常规治疗无效或极端情况的患者,他们更可能尝试尚未获得批准的疗法。伊利诺伊大学法律和医学研究员雅各布·谢尔考(Jacob Sherkow)指出,自我实验结果的公开确实具有启发意义,但在未经验证的前提下,可能导致一些患者为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

谢尔考认为,癌症患者特别容易尝试尚未证实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分享研究结果时需要特别谨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抗癌病毒的自我治疗不应成为患者的首选,因为这类实验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广泛证实。然而,谢尔考也指出,这些自我实验获得的知识不应完全被忽视,因为它们可能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宝贵的数据和启示。与此同时,他建议最好能在哈拉西的报告发布时附加伦理评论,以充分阐述自我实验的优缺点。

四、自我实验的积极影响

尽管在发表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哈拉西最终仍坚持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公开这次实验的细节是她的责任,而由于溶瘤病毒疗法的研究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设备,模仿者的风险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她的实验为她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由于这次自我治疗的成功,她获得了新的研究资金,用于探索溶瘤病毒在治疗家畜癌症中的应用。

哈拉西的自我实验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她的勇敢尝试不仅对她个人的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推动了溶瘤病毒疗法在癌症治疗领域的探索。然而,科学家们依然对自我实验的风险保持警惕,认为其需要在严格监管和伦理审查下进行,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