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超重或肥胖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的现象,这一关联提示了高血压的发病根源可能早在童年时期就已埋下。这项研究在近期举办的欧洲肥胖大会(ECO)上发布,会议于2024年5月12日至1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超重或肥胖儿童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的现象,这一关联提示了高血压的发病根源可能早在童年时期就已埋下。这项研究在近期举办的欧洲肥胖大会(ECO)上发布,会议于2024年5月12日至1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
在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危机,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因此,探索有效的肥胖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近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代谢领域权威期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即通过抗性淀粉配合平衡膳食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肥胖。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肥胖问题的治疗需求也日益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工程师们最近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治疗肥胖的微创方法。这项研究着眼于可摄入胶囊技术,这一创新性的方法有望为那些追求健康体重的人们提供更为便捷和有效的选择。
据《自然·代谢》杂志1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脑对特定营养物质的应答在肥胖个体中会减弱,而且减重后也不会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长期适应可能发生在肥胖个体中,而且会影响进食行为。
肝脏作为生物体脂代谢的中心枢纽,主要依赖于其所分泌的肝因子,实现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信号流通和调控反馈,尤其是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肝内脂代谢的调节机制与肝因子表达分泌调控尚未被完全阐明。葡萄糖醛酸C5异构酶 (Glucuronyl C5-epimerase ,Glce) 作为细胞膜上广泛存在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糖链合成修饰的重要异构化酶,基因高度保守,但是否参与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世界肥胖联合会发表的报告指出,儿童和低收入国家的肥胖率上升速度尤其快。到了2035年,儿童肥胖率可能比2020年高出一倍以上,全球肥胖男童可能多达2亿零800万个,女童达1亿7500万个。到时,肥胖引发的健康问题将使每年的社会成本激增到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未来12年内,世界上51%的人,即40多亿人有可能肥胖或超重。
英国《自然·代谢》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检测到。
截至2016年,在全世界近20亿超重人口中,有多达6.5亿18岁及以上的人是肥胖的。肥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包括心脏问题和中风。该大流行病还揭示了体重和COVID-19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发现超重和肥胖症的病人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约10万亿个细菌,它们影响着人的体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等等。新研究证实:移植瘦子的肠道菌群,能够改善肥胖患者健康
香港大学(港大)化学研究部与化学系的李学臣教授,以及药理学与药学系汪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抗肿瘤、胰岛素增敏和保肝活性的合成生物药物,专治肥胖相关疾病。其研究成果刚于国际权威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在被作者誉为改变肥胖症治疗领域的 “游戏规则 “的一项全球性的大型研究表明,一种肥胖症药物如何能使许多服用者的体重大幅下降。该药物最初是为治疗糖尿病而开发的,通过控制人体的食欲调节系统发挥作用,三分之一的研究对象通过每周注射与传统减肥计划相结合,削减了五分之一以上的体重。这将成为减肥效果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