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进化出新的变异株,现有的抗体疗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病毒通过改变其关键部位来逃避抗体识别,使得许多已获批准的治疗方法逐渐失效。然而,一项最新研究为这一困境带来了曙光。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进化出新的变异株,现有的抗体疗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病毒通过改变其关键部位来逃避抗体识别,使得许多已获批准的治疗方法逐渐失效。然而,一项最新研究为这一困境带来了曙光。
尽管自疫情爆发以来实施了包括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内的所有缓解策略,我们仍在努力有效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每天仍有人被感染,包括已经接种疫苗和之前接触过病毒的人,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在人体细胞内的进展机制,以便确定和开发适当的对策。
细菌等微生物通常用来生产药物有效成分,但在合成复杂分子时力有不逮。作为替代是使用单细胞绿藻中莱茵衣藻。近日,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TUK)首次使用莱茵衣藻制作冠状病毒中复杂的刺突蛋白。该研究展示了藻类在未来药物活性成分制备中的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知名杂志_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美国造出融合“奥密克戎”毒株和武汉原始毒株的混合病毒, 在波士顿大学工作的一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可导致COVID-19的 SARS-CoV-2 毒株,其临床试验死亡率达80%。
瑞士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可以预测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未来变种,有望促进下一代抗体疗法及疫苗的研发,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细胞》杂志。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冠状病毒似乎以一种偷偷摸摸的方式,通过进入到拥有ACE2受体细胞进入到缺乏ACE2受体的细胞。Covid-19与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是有关联性的,包含脑雾及混淆。尸体解剖的研究也在人类大脑中检测到冠状病毒,但这些病毒是如何到达大脑的,一直是个谜。
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为防止其他类似冠状病毒造成严重破坏,世界需要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些冠状病毒感染。为了开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正在努力针对这些病毒需要复制的一种蛋白质 nsp13。在ACS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团队描述了一种识别干扰这种蛋白质的分子的新方法,这是朝着开发泛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迈出的一步。
据CIDRAP官网4月26日消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CIDRAP)收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100万美元资助,用于制定冠状病毒疫苗研发(R&D)路线图。
德国亥姆霍兹核糖核酸感染研究所(HIRI) Mathias Munschauer主导的研究项目“冠状病毒密码”(“COVIDecode”)在2022年初获得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的启动资金(ERC Starting Grant),在五年内授予他将获得150万欧元的研究资金,欧洲研究委员会(ERC)研究基金是科学领域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资助之一。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和印度科学研究教育研究所加尔各答的研究人员发现,印楝树皮提取物可防止冠状病毒变异,或有助于对抗未来的冠状病毒变种。印楝树原产于印度,其树皮提取物具有抗寄生虫、抗菌和抗病毒特性,并能针对多种病毒蛋白质,具有作为抗病毒剂对抗新兴冠状病毒变种的潜力。
以色列阿里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使用毫米波可以在两秒钟内摧毁 99% 表层的冠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环境化学快报》杂志上。
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可吸入纳米抗体,可以预防和治疗仓鼠的重症新冠肺炎。这是第一次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测试纳米抗体,其大小约为典型的单克隆抗体的1/4,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且生产成本更低。
《科学》杂志在线发布的一篇最新论文,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和来自爱尔兰的科克大学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的“致命弱点”。
全球科学家使用基因组测序来追踪SARS-CoV-2病毒新变种的传播,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快速积累为追踪全球和地方的传播动态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分析如此多的基因组数据是具有挑战性的。现在有超过一百万的SARS-CoV-2的基因组序列。
近日,德国莱布尼茨实验病毒学研究所(海因里希-佩特研究所,HPI)科研人员通过质谱法对冠状病毒复制复合体和转录复合体(RTC)进一步进行表征。研究重点是nsp7和nsp8两种调节蛋白,以及它们在各种α和β冠状病毒中不同的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