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嫁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用于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
近日,Cell Press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发表了有关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研究成果Modifi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or efficient and reversible carbon dioxide capture from air,论文由上海交大ITEWA创新团队的朱炫灿助理教授、葛天舒教授、王如竹教授与牛津大学Meng Lyu博士、Dermot O’Hare教授等合作完成,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基于吸附法的直接空气捕集(DAC)正在成为一种技术可行的负排放技术。DAC能够捕集分布式碳排放源,不受捕集设施的位置限制。目前DAC技术已经达到7级(示范级)技术成熟度。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溶剂的吸收型DAC中试装置运行成本较低,但面临严重的耗水和较高的再生温度等问题。相比之下,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吸附方式大规模部署DAC,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有望实现捕集全球每年CO2排放1%的目标。基于吸附剂的DAC系统运行能耗可达0.113~0.145 MJ/molCO2,捕集成本为60~190 $/tCO2。

单分子层胺嫁接MgAl-LDH的制备示意图:A) LDH衍生载体的合成;B) AMOST处理的LDH上的硅烷化反应;C) 胺嫁接的结构
制造具有高CO2吸附量、快速吸附动力学和良好的吸附-解吸稳定性的廉价吸附剂对于DAC工艺的大规模部署至关重要。在该论文中,胺功能化、有机溶剂处理的MgxAl-CO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片被用于快速捕集空气中的CO2。直链型三元胺嫁接于高度分散的LDH纳米片产生的吸附剂在25°C和400 ppm的CO2浓度下具有1.05 mmol/g的高吸附量,比胺功能化SBA-15高出30%。更重要的是,在30分钟内其CO2吸附量即可达到最大容量的70%,而聚胺浸渍材料需要两倍的时间。这些吸附剂可以在80°C条件进行再生并恢复其最大CO2吸附量的80%。高度分散的LDH纳米片提供了优异的热、水热和化学稳定性:在50个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性能衰减几乎可以忽略。考虑到潜在的成本效益和可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单分子层胺功能化有机溶剂处理的LDH衍生纳米片在基于快速变温吸附的DAC循环中极具应用潜力。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资金的资助。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致力于解决能源、水、空气交叉领域的前沿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近三年来在Joule、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ACS Energy Letters、ACS Central Science、ACS Materials Letter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Nano Energy、Water Research等跨学科交叉期刊上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进展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美能源部向27个开发推进碳捕集技术项目授予7200万美元
- RMIT开发新型经济高效的碳捕获制氢反应器
- 微生物包被的种子赋予植物超强碳捕获能力
- 国际能源巨头将联合建设全球首个碳捕获项目
- 橡树岭实验室开发新型材料可用于二氧化碳捕获
- IPCC特别报告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
-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报告(2019)
- 名古屋大学开发出最高节能性能二氧化碳捕获技术
- 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可让二氧化碳变成矿物
- 废物制氢生产商Ways2H宣布获得新一轮的战略投资
- MIT开发新系统可从空气连续清除二氧化碳
- Longship:挪威工业界有史以来最大气候项目
- 研究称本世纪中叶实现零排放需每年投资1-2万亿美元
-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开发3D打印设备捕获二氧化碳
- 日本科学家设计新一代闸门式吸附塔系统可高效捕捉分离二氧化碳
- 美国能源部投入1700万美元资助碳循环再利用技术研究
- 欧盟投资10亿欧元支持开发突破性能源技术
- 德科学家探索从环境空气中提炼合成碳氢燃料的方法
- 韩国能源研究所开发了一种环保减排技术可实现无烟发电
- MOOMBA碳捕集与储存项目(CCS)注入试验获得成功
- 碳捕集技术如何帮助缓解气候变化
- 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碳球生产方法具有更高效的碳捕集能力
- 日本J-POWER开发成本更低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美能源部奖励1500万美元用于直接空气中碳捕获技术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高了碳捕获和转化系统的效率
- 普渡大学工程师开发新型混凝土配方碳捕集效率提高一倍
- Noya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获工艺
- Summit Ag Group发起了世界上最大的 碳捕集与封存项目
- EPFL科学家开发新型石墨烯过滤器让碳捕集更高效、更便宜
- 美国能源部将提供高达2400万美元资金发展直接空气碳捕获技术
- 这项碳捕集技术经济环保:Carbfix将空气捕获碳注入地下并变成石头
- 美国科学家展示一种低成本碳捕集技术可降低成本19%
- Nauticol和Enhance能源公司计划每年碳捕获封存100多万吨二氧化碳
- 研究发现多孔电极表面的润湿性是制造高效水分解或碳捕获系统的关键
- Baker Hughes从SRI获得碳捕集混合盐处理技术的独家许可
- 昆士兰理工大学新研究:碳捕获过程产生氢气和建筑材料
- 联合利华中国推出全球市场首款“碳捕捉”洗衣凝珠,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提出碳捕集与封存及利用的全球布局方案
- Linde为斯普林菲尔德电厂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 Columbia World Projects 发布碳捕集与封存(CCS)报告
- UCLA开发一种碳捕获新技术,大规模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
- 新型碳捕获设施每年将捕获100万吨碳相当于4000万棵树吸收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