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研究团队在锂二氧化碳电池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特任教授谈鹏团队通过探究多组分协同传输对锂二氧化碳(Li-CO2)电池的作用规律,重新认识了Li-CO2电池的工作电压,为下一代Li-CO2电池的发展提供了调控策略。

科学家利用具有非常规晶相的纳米结构催化剂提升环保电池效能
金属-二氧化碳(Metal-CO2)电池是一种充满前景的环保技术,但其能源效率有限。最近,一支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化学家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创新的方法,通过引入“非常规晶相”的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提高金属气体电池的能源效率至83.8%,克服了旧式电池能源效益不足的难题。该研究揭示了新一代金属-气体电池的催化剂的新颖设计,为促进碳中和作出贡献。

中国团队提出锂-二氧化碳电池高效双向催化剂的设计准则
围绕“碳中和”对廉价、高性能基于转换反应电池的迫切需求,锂-二氧化碳(Li-CO2)电池因为其比容量高、来源广泛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Li-CO2电池利用CO2为正极材料,一方面提高了CO2捕获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CO2的积累。在能源存储和“碳中和”应用方面具有“一石二鸟”的效果。此外,火星的大气环境约95%是CO2,Li-CO2电池在未来的火星探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高比容量、长循环、安全的Li-CO2电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