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Interlune推出月球采矿机器原型 每小时可处理110吨月壤

美国初创公司Interlune近期推出了其月球采矿机器原型,该机器设计用于高效开采月壤,目标是从中提取氦-3(一种潜在的核聚变燃料)。

1. 技术参数与功能

  • 挖掘能力:每小时可处理110吨(约100公吨)月壤,是目前已知效率最高的月球采矿设备之一。
  • 目标资源:聚焦于氦-3的提取。氦-3在地球上极为稀有,但月球储量丰富,未来可能成为清洁核聚变能源的关键原料。
  • 四步流程:采用“挖掘-筛选-提取-分离”的系统化方案,已完成小规模原型测试,目前进入全尺寸开发阶段。

2. 合作与开发背景

  • 合作伙伴:与拥有70年经验的农业和工业设备制造商Vermeer合作开发,结合传统机械工程与太空技术。
  • 技术挑战:月球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极高,需适应微重力、极端温度及月尘磨损等问题。

3. 行业意义与争议

  • 经济可行性:尽管氦-3潜力巨大,但伦敦大学的专家指出,开采、运输成本可能使其短期内难以商业化,地球能源仍更经济。
  • 战略布局:Interlune是DARPA“LunA-10”月球经济研究计划的参与企业之一,反映美国对月球资源开发的长期投入。

4. 全球竞争对比

  • 中国进展:中国民营企业已推出六足仿生采矿机器人,成本仅为NASA设备的1/5,并获NASA订单,显示中美在太空采矿领域的竞争。
  • 国际动态:日本和欧洲也在推进小行星采矿及太空垃圾清理技术,为资源开发铺垫。

5. 未来展望

  • 技术迭代:Interlune计划进一步优化原型机,并推动氦-3提取技术的实际应用。
  • 政策与伦理:月球资源开发涉及主权争议(如美国《月球资源法案》),需国际协调。

这一进展标志着月球资源开发从科研向商业化迈出重要一步,但技术、成本与政策仍是关键障碍。 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