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hemSusChe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乌尔姆亥姆霍兹研究所、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旺西大学工程学院和班加罗尔 IISC 的团队研究了无机偏硅酸钠 (SMS) 作为与 P2-Na 0.67 Mn 0.55结合的可行粘合剂用于钠离子电池(SIB)的Ni 0.25 Fe 0.1 Ti 0.1 O 2 (NMNFT)正极材料。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电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放获取论文,报告了使用从汽车粉碎机残渣 (ASR) 中提取的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 (NIB) 合适的阳极电活性材料。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工研究部研究员赵君梅团队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提出在室温下利用硼化钴包覆菱形相普鲁士白正极材料的新策略,用于提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气候变化是本世纪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开发高效的储能系统来减少碳排放。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使其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材料。然而,锂的高成本和有限的供应需要开发替代储能系统。钠离子电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为此,研究人员建议将钠离子电池 (SIB) 作为可能的候选者。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 Sparc Technologies 已与昆士兰科技大学 (QUT) 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是一项总括协议,将支持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和承诺,赋予 Sparc 优先拒绝将 Sparc 与 QUT 开展的项目开发的技术商业化的权利。它还提供了一个长期合作框架,据此 Sparc 和 QUT 同意共同努力确定和开展新项目。

总部位于乌普萨拉的钠离子电池公司Altris 在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960 万欧元。这笔资金确保了 Altris 将公司的创新电池正极材料 Fennac 的生产规模扩大到 2,000 吨,从而实现 1 GWh 的可持续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研发。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和成本低等优势, 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开发具有高比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的电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走向应用的关键. 碳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具有可调控性高与稳定性好等优势, 具有应用潜力.

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和智能电网应用普及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尤以电化学储能为突出形式。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团队合作,在钠电池正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出“一步机械化学法”快速制备钠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这一制备策略可提高该材料的生产效率,也是对室温共沉淀法制备这一化合物的进一步开拓。

总部位于英国的法拉第(Faradion)是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商,与菲利普斯(Phillips)66发起了一项新的技术合作,以开发成本更低,性能更高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