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周又和教授团队制备出的超轻质YBCO超导块,不仅具有结构复杂、高超导性的优良特性,且其临界电流密度还提高到了传统冷压烧结样品的3.15倍,其密度值也为目前国际最低。

近几年来,在拓扑非平庸的铁基超导材料中研究马约拉纳零能模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丁洪团队和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殷志平团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亮团队合作,在自掺杂的双层铁基超导体CaKFe4As4单晶样品上,发现了拓扑非平庸的狄拉克表面态,并在超导涡旋中观察到了伴随整数量子化能级序列的涡旋束缚态的马约拉纳零能模。

纵观人类历史,开发掌握新材料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然石材、青铜和铁为整个时代命名。在20世纪20-30年代,聚合物时代开始了,从那时起,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塑料和橡胶的生活。几十年后,硅技术脱颖而出,推动了电子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如今,科学家们正努力创造具有超自然特性的新型材料。参与”5-100″计划的俄罗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利用氢气在极高的压力下压缩成简单的固体分子,首次创造出了在室温下具有超导性的材料。这项研究是由物理和机械工程助理教授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的实验室完成的,并在近日成为《自然》(Nature)杂志的封面故事。

来自纽约的一支物理学家团队,已经发现了一种可在室温下达成最佳效率的超导材料。研究团队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称,他们成功地在高达 59℉(15℃)的温度下,让一种碳氢硫化合物表达出了超导的特性。不过这个长期追求的科学里程碑,仍有一个明显的短板 —— 需要在极端压力条件下才能实现。

电流在超导体内能不受阻力的影响,可以100%传递电能,不损失能量也不产生废热。如果能在室温实现超导体,将是一个颠覆性技术。美国海军发表了一份关于室温超导体的专利。不同于其他同性质的专利,它并不着重于任何化学配方,而是描述一个能产生超导的物理机制。尽管专利内并没有实验数据佐证,其提出的方法可信度非常高。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就需要能够更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的新材料。休斯敦大学发现一种新材料为下一代数据存储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