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软性、可拉伸的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电刺激在皮肤上模拟出压力或振动的感觉。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代表了朝着创造更真实触感技术迈出的一步。

由乌普萨拉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的一项创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预示着未来的假肢和机器人将能够模拟人手的触感,甚至感知疼痛和温度,极大地提升其灵活性和功能性,同时也为医疗康复领域带来革新。

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名为 SAWSense 的新型传感系统,可将沙发、桌子、袖子等日常用品变成计算机的高保真输入设备。该系统利用新型骨传导麦克风技术,即语音拾取单元 (VPU),通过检测物体表面因点击、滑动和其他手势产生的声波,并经过机器学习对这些波进行分类,将所有手势转化为一组输入。

如果你真的能真实感受到电子游戏中的所有感觉会怎样?唯一一家可以重现无限数量的逼真身体感觉的公司OWO开发了一种触觉衬衫,与其他使用振动来重现一种感觉的触觉不同,该衬衫可以让你拥有深度沉浸体验。

通过触感提升虚拟体验成为新兴趋势,但市面上的触感装置一般较为笨重、受电线及传输线路等束缚。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一套无线的电触觉反馈系统“WeTac”,具备可供穿戴于手的超薄及柔软材质,并借由收集用户的个人化触觉感应数据,希望为“元宇宙”带来更传神生动的虚拟触感体验。

韩国电子和电信研究所(ETRI) 开发了一种远程触觉设备,它可以像贴纸一样贴在指尖上,实时远程传输触觉。它有望通过超小型化以世界一流的性能和可用性为虚拟世界和真实的触觉体验增添沉浸感。

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共同领导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开发出一种可穿戴的电刺激“触觉重现”系统,该系统能以高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反应去模拟人类的触觉。研究团队展示了这新发明的各种应用潜力,包括应用于盲人文字新系统、在虚拟现实购物和游戏等元宇宙世界中加入触感,以及将来为太空人、深海潜水员或其他需要在极端工作环境中戴上厚手套的人士,提供精细的触觉,以助完成复杂任务。

未来的元宇宙会有触觉交互?扎克伯格宣布了一款新型电子皮肤。Meta 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创造了一种厚度不到 3 毫米的可变形塑料“皮肤”ReSkin。

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科研人员领导的一项联合研究,研发出可媲美人类皮肤特性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安装了该传感器的机械手可以完成非常灵巧的任务,例如抓实易碎物品,甚至可以拿线穿针。他们的研究为触觉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促进智能假肢及人机交互(human-robot interaction)等机器人范畴里的各种应用。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创建了一种光纤传感器,该传感器确实能够检测到这些变形,从而为软体机器人系统以及使用增强现实工具的任何人提供与任何哺乳动物一样的感觉的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威斯生物启发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超灵敏,弹性极强的智能织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嵌入纺织品和软体机器人系统中。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上。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磊与童利民教授团队(微纳光子学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微纳光纤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聚合物薄膜包埋的微纳光纤就像皮肤中的神经,当它受到压力、振动、弯曲等外界刺激时,微纳光纤输出的光信号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