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艾滋病毒(HIV)治疗领域,杜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一种原本用于治疗癌症的实验药物可能有助于清除大脑中的艾滋病毒,这为彻底根除这种顽固病毒带来了新的希望。该发现发表在《大脑》上 。

美国坦普尔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科学家最新报告称,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中去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将DNA副本插入人类免疫细胞。部分新感染的免疫细胞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转变为休眠、潜伏状态,这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潜伏期。美国科学家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即一种在大脑中具有长达10年寿命的特殊免疫细胞,可作为潜伏的HIV的稳定病毒库。这项研究为根除HIV的努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在去年2月的第29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年会上,美国科学家公布了首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案例。16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分享了这位“纽约病人”的全部治疗细节,科学家认为从脐带血中移植干细胞以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已取得长期良好的结果。

一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人类中表明,就在感染初期,HIV就能够创建病毒库库,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它会隐藏并持续存在。而这些病毒库成为治愈艾滋病的主要障碍。直到现在,科学界还不清楚这些病毒库是何时以及如何在人类中建立起来的。

4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治疗艾滋病(AIDS)的方法,但还未取得成功。现在,由丹麦奥胡斯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找到一种增强人体自身抗击艾滋病病毒(HIV)能力的方法。相关论文17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向治愈艾滋病迈出的重要一步。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艾滋病疗法,可通过一次性注射击败病毒,极大改善患者病情,或可用于开发成一次性治疗艾滋病的疫苗。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方法,有望开发成相关疫苗或促成一次性治疗艾滋病。这项技术利用了B型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在患者体内进行基因改造,并分泌针对艾滋病病毒(HIV)的中和抗体。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拉贡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家徐宇研究团队发现了第二例未经治疗而自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这名新发现的“埃斯佩兰萨患者”体内超过11.9亿个血细胞和5亿个组织细胞中,科学家没有检测到完整的HIV基因组。相关研究15日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

据南非媒体报道,南非金山大学艾滋病预防科研团队日前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预防女性感染艾滋病毒方面的一项突破性进展。金山大学艾滋病预防科研团队公布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女性预防艾滋病毒方面,每8周注射一次预防性药物比每天口服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药物的有效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