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源物联网重要突破:MIT研发一款太赫兹新型芯片延长微型传感器运行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尺寸越来越小的物联网设备,例如比指尖还小的传感器,从而能够追踪几乎任何物体。这些小型传感器装置采用的电池体积很小,通常很难更换,因此工程师需要应用唤醒接收器,以使设备在不需要工作时保持低功耗的“睡眠”模式,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尺寸越来越小的物联网设备,例如比指尖还小的传感器,从而能够追踪几乎任何物体。这些小型传感器装置采用的电池体积很小,通常很难更换,因此工程师需要应用唤醒接收器,以使设备在不需要工作时保持低功耗的“睡眠”模式,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逐步普及,支撑未来五至十年全面覆盖的超高速网络,第六代(6G)技术的研发也已展开序幕。香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大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豪教授领导的跨学科专家团队,正致力推动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尤其在6G移动通讯、成像和光谱工具方面的应用。
近日,一个来自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关键的光子组件,实现了半导体量子阱的子带间跃迁与金属腔的光子模式超强耦合,有望用可饱和吸收体(SA)来制造廉价的、可引发短太赫兹脉冲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这将成为太赫兹应用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Ranjan Singh教授团队和大阪大学Masayuki Fujita、Tadao Nagatsuma教授团队联合研发一款超高速太赫兹无线芯片(下称:太赫兹芯片),不仅可以传输太赫兹波,还能产生每秒 11 Gbit 的数据速率, 并能支持 4K 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且超过迄今为止 5G 通信每秒 10Gbit 的理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