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的胡小永教授与龚旗煌院士领导的“极端光学团队”,近日在集成光子芯片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实现大规模、多功能和小型化的光子计算平台开辟了新道路。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微波光子芯片,具有超快的处理速度和超低的能耗,在人工智能和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2月29日发表于《自然》。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创新的混合架构可编程光子芯片,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高效求解钙钛矿材料合成任务的强化学习领域。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High-efficienc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ybrid architectur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为题,于2024年2月5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联合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种名为”基于事件的架构”的新技术,这种技术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所谓的”光子处理器”就是利用光而非电来处理信息。其工作方式与大脑类似,神经网络中的连接可以不停地自我适应,从而形成学习的基础。这项研究已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

荷兰光子芯片制造商SMART Photonics 于2023年7月宣布成功获得一亿欧元的融资,其中荷兰政府提供了高达六千万欧元资金,引起了科技产业的广泛关注。SMART Photonics此次一亿欧元的融资由荷兰政府、策略性产业巨头和金融投资者联手提供,产业巨头包括了来自荷兰的半导体领域重量级企业ASML、NXP和VDL Groep等,以及金融机构ING、BOP Impact Ventures和Deep Tech Fund。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型节能芯片,可通过连接节点的光纤电缆传输大量数据。该芯片不需要使用多个激光器来产生不同波长的光,而只需要一个激光器来产生数百个不同波长的光,这些光可同时传输独立的数据流。

神经网络是受生物大脑结构启发的分布式计算结构,旨在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与人类相当的认知性能。这些技术现在构成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这些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先前行动的影响和自主工作来感知环境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它们用于许多应用领域,例如语音和图像识别与合成、自动驾驶和增强现实系统、生物信息学、基因和分子测序以及高性能计算技术。

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已与AIM Photonics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研发协议,该协议将为芯片开发人员提供一个关键的新工具,以设计用于高速通信的更快的集成光子电路。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工程师合作设计了一种与光子芯片(利用光传输数据)集成的电子芯片,创造了一种能以超高速传输信息同时产生最少热量的紧密结合的最终产品。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IEEE固态电路期刊》上。

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预计将于2023年在京建成,可满足通信、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微波光子、医疗检测等领域需求,有望填补我国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

美国AMD(超威半导体公司)公司一直在秘密从事光子技术。在2020年AMD向USPTO提交的专利(US 2022/0206221 A1)揭露使光子通讯系统直接连接到芯片的系统,到2022年6月30日才获得这一专利。

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英特尔研究院宣布在硅晶圆上成功集成光学与电子设备。英特尔在300mm晶圆上成功制造了具有8个微环调制器和光波导的八波长分布式反馈激光器阵列。其中每个微环调制器都被调节到特定的波长。

《科学俄罗斯》电子期刊发文称,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专家与其他俄罗斯专家共同发明一种用于开发新一代光子电路的芯片。专家表示,发明的这项关于制造非易失性可调纳米光子芯片的技术已经能够用于微电子生产,无需额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