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锂离子电池

最前沿
中国团队走通纤维锂离子电池“最后一公里”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课题组取得最新突破,建立起纤维电池织物的应用示范,打通从实验室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新型纤维电池有望革新未来的能源供给方式,提供一种灵活、可靠、高效的电源解决方案,逐渐使科幻成为现实。

优分享
中国科学家颠覆性突破!-80℃锂离子电池充电不再是梦

中国科学家范秀林教授和他的团队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解质,这种电解质能让锂离子电池在极低的温度下(低至-80摄氏度)仍然能充电和运行。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限制,还可能为制造能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高能电池开辟了新的道路。

最前沿
中国团队在超高倍率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高压所合作,在锂离子电池超高倍率负极单斜相B-Nb2O5新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High-Capacity Monoclinic B-Nb2O5 with Ultrafast Lithium Storage”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org/10.1002/adma.202311424),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最前沿
续航焦虑将成过去?这项技术竟让‘死亡锂’重获新生

电动汽车(EV)的普及和发展对于实现碳中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其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已经逐渐接近理论极限。因此,研发新一代电池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充电性能,成为了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科学家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有望解决锂金属电池的一个主要局限,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最前沿
电池安全,谁说了算?揭秘新型隔膜如何拯救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可充电电池,但是它们在高温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直接接触,导致内部短路,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在电池的隔膜上做一些改变,以提高其耐热性和稳定性。

最前沿
中国团队在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中心与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和化学蚀刻工艺,研发出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PET隔膜。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直接制备聚酯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最前沿
德国研究所展望锂离子电池工业化前景

12月18日消息,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ISI)发布“面向2030的工业化前景-锂离子电池路线图”,展望全球将如何开展低成本、高效能和可持续的规模化电池生产。路线图研究了到2030年电池行业在材料、电芯、系统、回收等领域可能的技术路线、方法和解决方案。

最前沿
突破性高容量电极材料:探索钠离子和钾离子电池的新前景

锂离子电池(LIBs)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类型,在多种应用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例如特斯拉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和航天器。尽管与其他可充电电池相比,LIBs在许多方面提供了最佳性能,但它们也存在缺点。锂资源相对稀缺,其价格预计会随着未来供应的减少而迅速上涨。此外,锂提取和不当处理对环境构成巨大挑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