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证实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
2025年8月30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成果——PANDA II研究,首次以高质量证据证实: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一年内全因死亡和再入院风险,为全球心衰防治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该研究由中国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与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团队联合主导,覆盖中国12个省份、164家医院,历时6年,纳入7771例中重度心衰患者(NYHA III-IV级),是全球首个针对该人群的大规模群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入选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重磅研究。
长期以来,流感感染是诱发心衰加重乃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但因缺乏高级别证据,国际和国内指南仅将流感疫苗接种列为IIa类“可考虑”推荐,未纳入标准治疗。加之接种便利性、费用、认知不足等原因,中国心衰患者疫苗接种率不足1%,远低于理想水平。PANDA II研究旨在破解这一难题。研究采用医院层面随机分组:干预组患者在出院时由医院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对照组则延续常规护理,仅建议患者自行到社区自费接种。结果显示,干预组接种率高达94.4%,而对照组仅为0.5%,凸显院内接种策略的巨大优势。
随访12个月后,核心数据令人振奋:干预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全因再入院)发生率为4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绝对风险降低5.8%,需治疗人数(NNT)仅为27,即每为27名患者接种疫苗,就可避免1例死亡或再入院事件,效益堪比主流心血管药物。具体来看,接种组全因死亡率下降至10.0%,较对照组12.8%降低24%(OR=0.76);再入院率也从40.5%降至35.4%。更值得关注的是,疫苗接种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反而更低(52.5% vs 59.0%),未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安全问题,证实其在心衰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这项研究不仅是一项科学试验,更是一次跨越疫情、协调百余家医疗机构的大型协作工程。从2019年构思到2024年完成,团队克服了疫情干扰、数据波动等挑战,实现了近8000人低失访率(<5%)的高质量随访,展现了中国临床研究的强大组织能力。研究结果强烈呼吁将流感疫苗从“建议接种”升级为心衰患者的“标准治疗”,建议将其纳入出院常规流程,实现“出院即接种”,提升可及性与依从性。研究团队期待该成果能推动全球心衰指南更新,构建“防治并重”的新型管理模式,让每一支流感疫苗都成为守护心衰患者的“护心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