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改进获得形状记忆合金的技术
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ISIS”(NUST MISIS)的科学家与俄罗斯及外国同行合作,改进了获得医用形状记忆合金的技术。据科学家介绍,新方法将提高现有外科手术装置的可靠性,并开发一些新装置。研究结果发表在JOM期刊上。
形状记忆合金(SMA)是在严重变形后可以恢复形状的材料。NUST MISIS的科学家指出,最广泛使用的是Ti-Ni基金属间SMA,这些SMA用于植入物和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智能医疗装置,例如可取出的手术用压钉或血管内支架。
在不超过600°C的温度下,通过热处理形成超细晶粒结构,可以获得Ti-Ni合金可逆变形的最大指标。然而,科学家指出,用于获得Ti-Ni合金的现代技术涉及在800至900°C温度下的熔融和加工,从而无法获得具有超细晶粒结构的巨大的SMA坯料。
据研究人员介绍,NUST MISIS专家首次发现了Ti-Ni的热处理参数,这将使获得不仅具有所需的纳米结构,而且增强了功能特性的笨重的SMA产品成为可能。
NUST MISIS超细晶粒金属材料实验室研究员维克托· 科马洛夫说: “我们证明,300°C的变形温度是从低温变形图过渡到高温变形图的边界。在300-600°C变形后,动态多边形结构的形状恢复特性达到了最高水平。该热处理温度间隔对于形成超细晶粒结构和改善Ti-Ni合金的功能特性最有前途。”
正如科学家所解释的,使用根据新技术进行纳米结构化的Ti-Ni合金,可以大大减少金属消耗,并提高基于形状记忆效应的设备的可靠性。
在研究过程中,NUST MISIS科学家首次获得了变形图,并研究了温度低于600°C(最有希望形成纳米结构)时SMA结构的形成。根据科学家的观点,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还使我们能够确定SMA的回复、多边形化和再结晶动态过程的温度范围。
俄罗斯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与材料科学研究所和弗赖贝格工业大学(弗赖贝格矿业学院)(德国,图巴夫)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团队将继续为工业条件下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处理提出建议。科学家们相信,使用具有超细晶粒结构和改进了功能特性的Ti-Ni合金将能够创建基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新一代医疗设备。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信息 请持续关注:https://byteclicks.com
#自愈合 #自修复 #形状记忆 #变形 #变形恢复 #自组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科学家开发新型自愈材料只需要 1 秒就能自我修复
- “全天候”自愈材料的超级电子皮肤问世
- 科学家研制出能够发光和自愈的新型可拉伸材料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具有自愈特性的新型复合材料
- 德美研发快速自修复生物材料 有望在软体机器人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 MIT工程师发现辐射有助于某些合金材料自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 中国科大飞秒激光结合自组装复合加工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利用DNA引导异质结构自组装研究中取得进展
- 新型自组装复合材料展示出超乎寻常的电学性能
- 高阻尼、高吸能与形状记忆兼得的镁基仿生材料
- NASA和韦恩堡金属公司开发一种形状记忆合金热锻压方法
- 波音公司开发形状记忆合金测试标准
- 波音公司和德克萨斯A&M大学开展高温记忆合金寿命研究
- 科学家研制新型铁基超弹性合金 可在极端温度下变形并恢复形状
-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只需简单通电就能改变形状
- 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推进复杂的变形软体机器人的制造工作
- 一种具有机械强度以及可变形新型打印材料
- 美国陆军正在开发自修复和可变形新型材料,以适应新威胁
- 物理学家首次发现超低温下高熵合金的多阶段变形
- 科学家制作3D折纸型超材料表现出可逆膨胀性和变形恢复性
- 这些新型变形材料会压力下迅速冷却或可制造环保型冰箱和空调
- 哈佛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相容性形状记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