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衰老并非人类的普遍现象 环境因素在健康中发挥关键作用
长期以来,炎症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性特征,但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并非人类的普遍经历。该研究揭示了”炎性衰老”——与年龄增长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实际上可能是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副产品,并且在全球不同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重要发现已发表在《自然·衰老》上。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分析了四个不同人群的数据,包括两个工业化群体——意大利InCHIANTI研究和新加坡纵向老龄化研究(SLAS),以及两个非工业化的土著人群——玻利维亚亚马逊地区的奇马内人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原住民。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个工业化人群之间的炎性衰老特征相似,但这种模式在土著群体中并不成立。在土著人群中,炎症水平主要由感染引起,而非年龄因素。
专家观点
哥伦比亚梅尔曼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副教授、巴特勒哥伦比亚老龄化中心成员艾伦·科恩博士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他指出:”在工业化环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炎性衰老与慢性肾病等疾病之间的关联。但在感染率较高的人群中,炎症似乎更多地反映的是感染性疾病负担,而不是衰老本身。”
令人意外的发现
虽然土著人群(尤其是奇马内人)具有较高的基础炎症水平,但这些炎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会导致困扰工业化社会的慢性疾病。事实上,大多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在土著人群中都很罕见或基本不存在。这意味着即使年轻的土著人在表面上具有与工业化社会老年人相似的炎症特征,这些特征也不会导致病理性后果。
重新思考炎症的作用
科恩博士表示:”这些发现真正质疑了炎症本身有害的观念。相反,炎症——也许其他衰老机制也是如此——可能高度依赖于环境背景。一方面,这很有挑战性,因为科学问题不会有普遍适用的答案。另一方面,这也很有希望,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干预并改变现状。”
研究技术与关键数据
该研究使用了包含19种细胞因子(小型免疫信号蛋白)的检测板来评估炎症模式。虽然这些标志物在意大利和新加坡数据集中与衰老相关,但在奇马内人和原住民中却没有重现,后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持续感染和独特环境暴露的影响。
研究的关键发现包括:
- 约66%的奇马内人至少患有一种肠道寄生虫感染
- 超过70%的原住民存在流行性感染
- 炎性衰老标志物与工业化人群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但与土著群体无关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这项研究挑战了通用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假设,提出免疫衰老过程具有人群特异性,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到暴露组——环境、生活方式和感染暴露的总和——的影响。
科恩解释说:”这些结果指向我们的免疫系统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之间存在进化错配。炎性衰老可能不是衰老的直接产物,而是对工业化条件的反应。”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作者呼吁重新评估如何跨人群测量衰老和炎症,并强调需要标准化、情境感知的工具。科恩指出:”环境、生活方式——如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极低脂饮食——以及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衰老方式。了解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全球健康策略。”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衰老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医疗干预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它表明,在制定健康策略时,必须考虑不同人群的环境和文化背景,而不能简单地应用一刀切的方法。
通过揭示炎症与衰老关系的复杂性,这项研究为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健康的衰老”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可能为未来开发更精准的医疗方案奠定基础。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