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可溶解电路板技术问世:为电子垃圾难题提供创新解法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科学家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用户界面软件与技术研讨会上展示了一项突破性成果: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为材料制造出电路板,并成功组装出蓝牙扬声器等可正常工作的电子产品。这一创新有望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相关研究已由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6日报道。

电子垃圾困境:传统电路板回收率低下

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骨架”,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医疗设备、智能手机乃至电动玩具等众多领域。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印刷电路板数量以亿计,但这些设备一旦报废,其电路板的回收却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仅有少部分能进入回收流程,且通常需经粉碎处理,仅能提取其中少量可再利用材料,大部分最终成为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创新技术:水溶性材料与液态金属的结合

为破解这一难题,马里兰大学团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可溶解电路板制造工艺。其核心步骤分为四步:
首先,以聚乙烯醇(一种常见的水溶性聚合物)为原料,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出电路板的基础结构;随后,将液态的镓铟合金注入电路板的预设通道中,形成导电线路;接着,手动安装电子元件(如扬声器芯片、电阻等);最后,涂覆一层聚合物胶进行密封,并在60℃环境下干燥一小时,即可完成组装。

实际效果:设备可工作,溶解后材料高效回收

利用这类可溶解电路板,团队成功组装出蓝牙扬声器、玩具和电子三指夹持器等多种设备。测试显示,这些设备不仅功能正常,还具备一定耐水性——但在22℃的常温水中浸泡36小时后,电路板会逐渐溶解。溶解后,电子元件可轻松分离并回收;液态金属导线则会碎裂成小珠状析出,便于收集再利用;水分蒸发后,高达99%的聚乙烯醇可被回收,重新用于制造新的电路板。

环保优势:瞄准电子原型开发,回收数据凸显潜力

与传统电路板相比,可溶解电路板在环保端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电子产品的原型快速制作与测试阶段——这一阶段往往需要大量迭代,传统电路板难以回收,而新技术可大幅减少废弃原型产生的垃圾。
联合国2022年的一份报告为电子垃圾回收现状提供了直观数据:亚洲每年产生60万吨废旧电路板,回收率仅为17%;欧洲和北美各产生约30万吨,回收率分别为61%和44%。可溶解电路板的高回收率特性,有望显著改善这一局面。

现状与展望:耐用性待提升,产业化探索已启动

尽管前景广阔,但目前该技术的电路板耐用性仍有限,主要适用于原型开发等短期使用场景,暂无法大规模应用于成品生产。团队表示,已开始与电路板制造商接洽,共同探索提升耐用性、降低成本的可行性路径,推动这一绿色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

这项创新不仅为电子垃圾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展现了材料科学与3D打印技术结合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潜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