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5%到96%的突破:中国团队攻克锂电池回收三大技术瓶颈
传统锂电池回收技术长期面临三大困境:湿法工艺试剂消耗量大、火法熔炼中锂易挥发损失、联合工艺流程复杂,导致锂回收率普遍低于75%,且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江西理工大学”锂想绿行”团队创新性提出”废废协同”理念,成功研发短流程绿色回收技术体系。
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 烟气资源化技术 针对湿法工艺缺陷,团队首创利用电池焙烧尾气直接碳化水浸正极材料的技术。该技术使锂的选择性浸出率突破97%,同时降低提锂成本20%,解决了传统工艺试剂成本高、选择性差的问题。
- 分层焙烧术 针对钴酸锂电池火法回收难题,团队开发出通过黄铁矿分层释放硫蒸气的新工艺。实验显示,该技术能精准破坏钴酸锂稳定结构,使水浸渣量减少66.71%,大幅降低后续钴、镍等金属的回收难度。
- 协同熔炼工艺 创新性地将废铅膏与磷酸铁锂电池协同处理,实现锂回收率96%、铅回收率98%的双高指标,同时固硫率达99%。相比传统工艺,整体能耗下降50%,真正实现”以废治废”。
产业化应用成效
技术已在江西多家企业落地:
- 废铅膏协同熔炼技术应用两年新增产值超4000万元
- 三元电池优先提锂技术处理电池1.2万吨,创效1.7亿元
- 带动合作企业锂回收率从75%提升至96%,达国际领先水平 累计处理废旧电池1.7万吨,新增总产值超2.1亿元。
社会价值与未来展望
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2项)、国际专利1项。严康教授指出,该技术不仅突破行业瓶颈,更显著降低二次污染。团队负责人陈清表示,在”双碳”目标下,这项技术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从”矿山模式”向”城市矿山”转型,兑现”让每一块退役电池重生”的绿色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