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机器人科学家如何掀起新药研发的革命?

当人工智能(AI)不再满足于下棋、画画,而是撸起袖子,亲自下场搞起了高大上的科学研究,会发生什么?

一个不知疲倦、博览群书、精于计算的“机器人科学家”,它能像经验丰富的人类科学家一样,从海量信息中洞察先机,提出假说,设计实验,甚至分析结果,然后迭代优化,最终找到困扰人类疾病的潜在疗法。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近日,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个加速新药研发的AI系统。

在我们深入了解这位“机器人科学家”之前,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科学发现,尤其是新药研发,是个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

  1. 背景调研:科学家们需要像在图书馆里捞针一样,阅读成千上万的文献,了解某个疾病的来龙去脉。
  2. 提出假说:基于已有知识,大胆猜测可能有效的治疗靶点或药物。
  3. 实验验证:在实验室里,通过复杂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来检验假说。
  4. 数据分析:面对山一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实验结果。
  5. 迭代循环:如果失败,从头再来;如果部分成功,修正假说,进入下一轮……

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高度依赖科学家的经验、直觉和知识广度。更要命的是,有时候关键的知识点可能已经散落在文献的某个角落,但因为信息爆炸,科学家们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这些散落信息串联起来。举个例子:治疗癌症的药物达拉非尼,其保护听力的作用其实早就基于其已知的作用机制,但直到10年后才通过高通量筛选被“重新发现”。这样的“滞后”在医学界屡见不鲜。

为创新充能 1元 查看完整内容!立即支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