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可同时观察细胞及其周围流动血液的方法
韩国研究组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同时用高画质观察活细胞及其周围流动的血液等流体的方法。

UNIST生命科学部朴政勋(音)教授组18日表示,开发出了在形象上控制结构化照明显微镜(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copy)的时间分解能(往返于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动向)和空间分解能(钙离子引起的细胞变化)的技法。
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结构化照明显微镜的光源——可视光线的振幅,根据不同领域对不同光线进行量身定制式照射。
利用可见光线的光学显微镜,虽然比电子显微镜扩大物质清晰可见的分辨率(空间分解能力)较低,但具有能从3个角度观察细胞等活着的对象的优点。
朴政勋(音)教授研究组根据拍摄领域的特点,选择性地控制光线的振幅的方式,成功获得了培养癌细胞的流体(液体)的流向和由此引起的细胞的细微变化,同时获得了超高分辨率。
需要捕捉短暂瞬间的流体领域是具有高时间分解能力的振幅模式,需要更清晰形象的细胞部分是具有超高分辨率(空间分解能)的振幅模式的光束。虽然可以用普通分辨率来观察快速移动的对象或用超高分辨率来观测具有细微构造的领域,但同时在一个画面中测定这一现象尚属首次。
另外,此次研究基于在10 kHz以上的一个空间内控制光振幅的光学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超高速摄影系统。
朴政勋(音)教授期待称”在同样的显微镜下同时观察了以现有显微镜无法观测到的不同时空空间的生命现象,这点很有意义”,”这一研究可以适用于与微细欧洲频道相关的研究或需要高时间分解能力的钙信号传达等各种生命、物理现象的观测”。[中韩科技创新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开发带有”化学透镜”的显微镜
-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观测原子图像的“防震”显微镜
- 科学家开发出Piccope新型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晶体原子中的电子
- 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提高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的新方法
- 香港大学开发光纤激光显微镜为分析细胞分子和临床应用带来突破性进展
- 韩国COXEM公司推出新型台式显微镜EM-30N
- 伊利诺伊大学新研究推动了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 普渡大学开发的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取得巨大突破
- 冷冻电镜新研究:利用廉价技术制作高分辨率图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科学家在太赫兹成像技术取得新突破:开发低成本单像素太赫兹相机成像速度提升了100倍以上
-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矩阵超声成像方法极大提高了分辨率
- 科学家借助冷冻电镜获得了迄今最清晰的蛋白质图像
- 哈工大在新型生物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 世界上最小的成像设备可对血管内部进行3D扫描
- 全球首个商业化3D病理组织影像系统
- 光声成像探索深层组织:韩国科研团队用镍基纳米粒子开发一种低成本光声成像方法
- 研究人员利用Mesolens新成像技术发现细菌生物膜中新弱点
- 新的PET/MRI方法精准定位慢性疼痛位置,改变治疗方式
- 基于人工智能AI的增强医学超声应用
-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3D神经映射解开复杂的大脑网络
- 新型光场显微镜高速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和血流的快速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