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之后,穿戴式支付正在崛起
随着智能手机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穿戴式支付正在崛起,成为了新一代支付方式。
穿戴式支付是指通过佩戴在身体上的设备进行支付,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这些设备具有与手机类似的功能,可以用于支付、存储信息和进行其他金融交易。穿戴式支付的优势在于方便携带和使用,无需携带笨重的钱包或手机。
穿戴式支付装置绝对不是噱头,因为它可以提供快速、方便且安全的支付方式。一般来说,大多数穿戴式支付是基于NFC技术,其可支持智能支付,通过装置、支付终端和消费者的银行帐户和/或数字钱包之间的安全连结自动处理。
一些穿戴式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是主动的,即是购物者可以使用装置本身来验证自己的身份。其他产品,例如手镯或戒指,则是被动的:它们不需要充电,但却携带一个通过NFC连接到支付终端的芯片,并通过数字钱包或银行应用程序进行授权交易。
银行、发卡机构和科技供应商都在努力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创造更多的穿戴式支付装置。例如:2023年3月,金融科技Curve宣布与DIGISEQ合作,为31个欧洲市场的400万Curve用户提供一系列穿戴式装置。万事达卡表示,预计未来两年内将在欧洲各市场开展被动式穿戴装置合作。ResearchAndMarkets.com 预测,全球穿戴式支付装置市场2023年价值520亿美元,到2030年将成长到 1,370亿美元。
Accenture认为,穿戴式支付的采用速度与一些成熟的穿戴式装置(例如智能手表或 Fitbit)的日益普及有关。但还有其他主要用作支付的装置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例如:Flywallet开发的Keyble,这是一种受指纹生物识别保护的主动NFC支付装置,可以插入表带、手镯或钥匙圈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手环式穿戴装置,例如:Neos、OILI和Paycelet生产的产品;还有LAKS、McLEAR或Wayve Pay的戒指。
其他厂商正在尝试其他外形尺寸的穿戴式装置。奥地利公司LAKS提供手表、手镯、戒指和钥匙圈等穿戴式装置,也提供熨烫衣服之徽章,甚至棒球帽。英国服装公司DressCode开发了CashCuff衬衫,在其袖口中加入了可拆卸的NFC 设备,佩戴者可以将其用作被动穿戴装置,并获得万事达卡的认可。
甚至Walletmor开发了一种将NFC装置植入个人手臂的系统,虽然仍不被发卡公司所接受,但是却提出另一种可能性。
总之,随着无接触支付和移动支付崛起之后,下一个就轮到穿戴式支付崛起,智能手表或许是第一个会被接收的方式,但是未来通过珠宝、戒指、手环、衣服或嵌入皮肤都可能是选项之一,这是趋势,且正在全球各地发生中。找有价值的信息,请记住Bytecli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