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风能商务报告:2019年美国企业采购风电达4,447 MW,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风能协会(AWEA)于2020年6月11日发布「美国企业风能商务报告」,到2019年底,美国超过140家公司采购了至少16,857 MW的风能,Google是最大风能客户,在六个州的风场专案中签订2,397MW的购电合约, Facebook排名第二,已签订1,459MW风能合约,再其次是Walmart达1,333 MW,AT&T和Microsoft位列前五名,而前十名企业与风能业者已签约超过9,400 MW风电合约,足以供电300万多户一般家庭。

美国前10大风能采购企业与其合约采购装置容量
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中,随着美国风能成本下降了70%,企业风能交易的数量显著增长,自2015年以来,企业风电采购总量增长了275%。2014年,企业购买风能首次超过1,000 MW,在过去的5年中,企业每年平均购买风力发电合约约2,660 MW,在2018年和2019年更超过4,000 MW。

2010-2019年美国企业风能采购新增与累计装置容量
购电合约(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PPA)是美国企业购买风能的主要购买机制,占风电合约总数的85%,绿色费率(Green Tariffs)占所有风能交易的9%。2019年美国企业风电采购通过购电合约和绿色费率制度签订了4,447 MW采购合约创下新高,有29家公司宣布了风能相关交易,其中包括18个新买家如McDonald’s、Sprint Corp.、 Ford Motor Company、Crown Holdings和Gap Inc.。沃尔玛与3个风电专案签订总计541 MW购电合约为年度最高,次之为AT&T与2个风电专案签订总计460 MW购电合约,紧随其后的是Facebook的440MW,Google和Kimberly-Clark排名前五位。

2019年美国前15大风能采购企业与其合约采购装置容量
据统计,科技业一直是美国最活跃的风能购买企业,而购买风能的公司类型却呈现多样化。目前,科技业采购风能合约占所有采购发电量的41%,而零售业占12%,电信、食品和饮料业分别占9%。企业客户在德克萨斯州签订的风能购电合约比美国其他州多,占契约总容量的39%,奥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和伊利诺州等风能丰富的州也成为企业买家热门所在。

2015-2019年美国各产业别采购风能逐年与累计占比
评析
世界风能协会统计2019年新增风力发电装置容量共60.4GW,新增量前三名为中国(26.15 GW,占比为43.3%)、美国(9.12 GW,占比为15.1%)及英国(2.41 GW,占比为4%),累计风力发电装置容量共650,557 MW,累计量前三名为中国(236,402 MW,占比为36.3%)、美国105,466 MW,占比为16.2%)及德国(61,406MW,占比为9.4%)。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离岸风电投资金额自2010年为978亿美元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已增加至1,427亿美元,2010-2019年陆域及离岸风力发电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年均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简称CAGR)达3.85%,未来预估将持续增加。
目前美国纽约州、纽泽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等十多个东海岸州已有离岸风电计画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使美国离岸风电总目标从2018年的9.1GW增加到2019年的25.4 GW。根据美国风能协会(AWEA)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已有六个州通过招标计划选择近6,300 MW的离岸风电,排名前四的州是纽约州(1,696 MW)、麻州(1,604 MW)、康乃迪克州(1,108 MW)和纽泽西州(1,100 MW),预计到2026年将有15个离岸风电计划总计10,603 MW商业运转。
生产税收抵免(Production Tax Credit, PTC)仍是美国风能新增装置容量的主要驱动力,原先开发商需在2020/21年之前完成计划项目方可取得全部的生产税收抵免,而2019年12月参议院通过生产税收抵免再延长一年,因此,生产税收抵免驱动新增装置量效应将持续到2024年,未来的需求将连结到与各州设定之再生能源配额制度(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和企业购电合约市场。
尽管近年来美国企业进行风能采购量显著增长,但它仍是相对较新的市场,仅一小部分美国公司已进入,随着金融工具进入与再生能源成本下降,这代表未来增长的巨大机会。目前美国《财富》杂志1,000强公司每年耗电约1,192 TWh,通过直接购买运行中的风能或太阳能电力仅占1%,另有1%已签约但尚未建造。全球能源顾问公司Wood Mackenzie以《财富》杂志1,000强各公司目标及发展预估2030年美国1,000强企业将采购85 GW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储能和混合动力技术有望成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