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关于公民参与科研的立场声明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Allianz der Wissenschaftsorganisationen)2022年11月9日发布关于公民参与科研的立场声明(Stellungnahme der Allianz der Wissenschaftsorganisationen,zur Partizipation in der Forschung 2022)。其内容如下:

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正从各个角度影响公民的日常生活,另外一方面,公民参与科和创新活动,代表着社会关切与科研的融合,给科学和社会都带来了新附加值。公民积极参与科研与创新有多种形式,中心是激发民众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包括单个人参与,也包括群体形式的参与。

一、公民参与科研潜在优势

1. 通过对社会问题和观点的反馈增加科学研究观点的多样性;

2. 扩大知识库,在实用知识和数据收集领方面也有助于扩大数据库存;

3. 创新过程与社会融合度,加强科研传播和应用;

4. 公民更深入地了解科研及其过程;

5. 激发和加深公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促进知识型社会的发展;

6. 研究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增加科学在社会的接受度。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致力于提高科研的公民参与度,并积极提供支持,让科研和社会真正取得双重增家附加值。

二、德国科学组织联盟相关行动的前提条件

1. 根据德国《基本法》第5条第3款关于科研自由的规定,科学家自由决定民众参与科研的类型和范围,科学家有责任基于对科研结果的考虑而决定民众可能参与的科研活动所处阶段;

2. 民众参与科研意味着高昂的组织成本,而且所占用的资源或影响科学研究的其他用途。因此,民众参与科研这件事情本身不应是目的,而是在于增加科学和社会附加值,证明科学家与公民在科学参与方面所付出精力和费用是合理的。在此背景下,定期审核科研参与措施的有效性亦显重要。

3. 科学家为科学走向大众的努力应该得到普遍认可,同时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行动也是自愿的,属科研的一部分,必须维护科学的声誉作为前提。对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其评估应建立在科学家的科研或设计的成果贡献程度基础之上;

2.不应期望在所有研究领域和项目中都有同等程度的民众参与。接近日常科研课题,例如社会预防性研究、有争议的应用领域,包括核能的使用、伦理问题如动物实验、基因工程等以及产品、服务和流程的优化,这些通常方便采取民众参与,而那里非日常性的科研活动或者应用性较低的领域,例如基础数学研究或量子计算等,在民众参与具体方式方面不是那么容易。

三、民众参与科学的形式

民众参与科研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公民可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制定参与性措施之前必须考虑其影响。公民参与科研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规划、实施与传播阶段:

1、公民参与科研规划:

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问题通常由科学家自己根据研究现状来确定,科研人员与政策制定者以及社会密切互动,研究资助计划的制定是互动的重要方面。科学组织特别提倡科学机构吸收对科学感兴趣的公民的各种想法与设想,提供机会让他们为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可以通过传统的网络、平台以及实验空间的形式参与,例如仿真实验室或创客空间,也可以采用其他专门的交流形式,例如公民对话和创意活动。其核心措施包括:

1) 科学家在决定此类参与形式、所吸收的科学课题以及如何整合到他们的研究中都必须是自由的;

2) 一旦公民参与科学活动的选择和决策过程,应始终确保对科学家的评价是基于其在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 理想情况是科学家通过推广性的活动和研讨会,提前让公民为有计划地参与科研规划做好准备,以便为他们提供为此可能需要的知识。

2.公民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Citizen Science公民科学)

公民参与研究项目的范围有传统的数据收集形式,例如报告鸟类和昆虫观察、参与指导抽样等,也包括新的参与方式,如公民将自己的想法汇入到在研项目之中。

科学组织联盟成员根据其不同的使命,以多种方式支持公民科学,推动公民科学项目,并作为白皮书《公民科学战略》(Citizen Science-Strategie 2030 für Deutschland)的一部分,旨在扩展德国科学体系。其核心是:

1) 公民参与的类型和强度,例如参与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设计等,应基于研究领域和项目的具体需求,由科学家界定;

2) 作为科研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公民科学与科学进程的整合,并应以可持续和结构性的方式更好地将资助手段与科学声誉挂钩;

3) 必须始终遵守科学的质量标准。德国联盟组织为良好公民科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支持,制定指导方针、实施有关公民科学影响的相关研究以及通过评估,进一步提出教育和培训计划。

3.公民参与科学传播

科学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科学传播首先有各种方式与途径推广科研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有多种与公民取得交流的方法。科学组织联盟在2020年推出“科学传播十点计划”(10-Punkte-Plan zur Wissenschaftskommunikation,2020),目标是加强科学能够更好地被民众接受,将科学的传播更直接地与公民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结合。民众参与式的科学传播,意味着社会对科研及其成果进行讨论,在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德国社会的反馈,这些可以增加公民对科学及科研过程的理解和信任。其核心内容包括:

1) 参与式科学传播:允许通过新的实验形式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创造性和独立的追问,使用新的媒体互动方式,考虑对科学的保留意见,并允许情感上有效的对话可能性;

2) 研究结果应在公民的直接日常现实中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以便覆盖相对难以普及到的目标群体也得到科学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科学较为熟悉的群体。科学型博物馆在此起着核心作用。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是德国最重要的科学组织的协会,定期评论科学政策的重要问题。德国科学基金会(DFG)是该联盟的成员,并担任2022年度轮值主席,其他成员包括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vH)、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弗劳恩霍夫协会(HfG)、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HRK)、莱布尼茨联合会((WGL)、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德国国家科学院利奥波德纳(Leopoldina)以及德国科学评议会(WR)。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