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让你的每次点击都有价值:byteclicks.com | 搜索引擎正在被AI污染信息源,中文优质信息越来越少了 |

集成光频梳的可扩展制造

光学频率梳,简称光频梳,指的是由等距离的激光线组成的光频。光频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频率计量学、计时和光谱学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EPFL的Tobias Kippenberg教授实验室发现的 “孤子微梳 ”使频率梳能够在芯片上产生。在该方案中,单频激光被转换为称为耗散克尔孤子的超短脉冲。

集成光频梳的可扩展制造

显示数百个半导体激光器和氮化硅微谐振器的照片

孤子微梳是芯片规模的频率梳,结构紧凑,功耗低,并表现出宽广的带宽。结合“梳齿”的大间距,孤子微梳独特地适用于各种应用,如数据中心中的太比特/秒相干通信、用于系外行星搜索和神经形态计算的天文光谱仪校准、光学原子钟、绝对频率合成和平行相干激光雷达。

然而,一个突出的挑战是激光源的整合。虽然孤子微梳是通过参数频率转换在芯片上产生的(一个频率的两个光子被湮灭,一对两个新的光子以更高和更低的频率产生),但泵浦激光器通常是在芯片外,而且很笨重。将孤子微梳和激光器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可以利用为硅光子学开发的成熟的CMOS技术,实现孤子微梳的大批量生产,然而这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对于形成孤子微梳的非线性光学微谐振器,氮化硅(Si3N4)由于其超低损耗、从可见光到中红外的宽透明窗口、无双光子吸收和高功率处理能力而成为重要的媒介。但是,实现超低损耗的Si3N4微谐振器对于大批量生产芯片级孤子微梳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因为需要与芯片级驱动激光器共同集成。

15年前,UCSB的John Bowers教授的实验室开创了一种将半导体激光器集成到硅片上的方法。由于硅具有间接带隙,不能发光,科学家们在硅片上粘合磷化铟半导体,形成激光增益部分。这种异质集成激光技术现在已被广泛用于光互连,以取代连接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铜线。这种变革性的激光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英特尔公司每年运送数百万的收发器产品。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EPFL和UCSB的两个实验室现在首次通过晶圆级CMOS技术展示了超低损耗Si3N4光子集成电路(在EPFL制造)和半导体激光器(在UCSB制造)的异质集成。

该方法主要是基于硅和磷化铟在Si3N4衬底上的多晶圆键合。在硅和磷化铟层上制造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然后将DFB激光器的单频输出输送到下面的Si3N4微谐振器上,在那里DFB激光器播种了孤子微梳的形成并创造了几十个新的频率线。

集成光频梳的可扩展制造

这种晶圆规模的异质工艺可以从一个直径为100毫米的晶圆上生产出一千多个芯片规模的孤子微梳装置,适合商业级别的制造。每个装置都是完全由电控的。重要的是,生产水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行业标准的200或300毫米直径的基片。

EPFL微纳技术中心(CMi)领导Si3N4制造的刘俊秋(音译)博士表示:“我们的异质制造技术结合了三种主流的集成光子学平台,即硅、磷化铟和Si3N4,可以为大批量、低成本制造基于芯片的频率梳铺平道路,用于下一代高容量收发器、数据中心、传感和计量学。”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研究进展 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