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已制造出具有编码结构计划的自组装DNA纳米机器人
DNA纳米机器人是由DNA组件组装而成的微观结构。DNA纳米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使自组装纳米机器人离现实更近了,但是要使其组装到大型物体中仍然具有挑战性。虽然,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英国的同事一起,已经弄清楚了一个难题,并且距离控制自组装DNA纳米机器人的尺寸又近了一步。

纳米机器人已经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上自我构建,科学家们可以对预制的纳米机器人进行编程,以完成最小和直接的任务。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它们向癌细胞输送药物或定位小型电子元件。
但最终的目标是让纳米机器人组装成任何尺寸,并在完成后停止。
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将被用于健康和医疗领域,以完成疏通动脉和愈合伤口等任务。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新设计理论解释了如何在没有模具(confinement)或模板的情况下控制自组装纳米机器人的长度。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团队利用生物分子和分子自组装,让微小的单个组件自我构建成更大的结构。困难的部分是知道如何对这些构件进行编程,使其首先自组装成特定的形式,然后在它们达到正确的尺寸时停止。
因此,他们所做的就是合成称为PolyBricks的DNA亚基。每个单元都用总体规划进行编码,该总体规划规定了设置长度的预定义结构。
为了控制连接在一起的PolyBricks数量,他们修改了他们的DNA设计序列,以调节每个新块添加的应变量。这决定了最终结构的长度。
这种机制也可以用来编程更复杂的形状,所以应用是无穷的。获取更多前沿科技信息访问:https://byteclicks.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到2030年,纳米机器人将在您的体内流动
- 液态游动金属纳米机器人用于癌症主动联合治疗
- 华人科学家在德研制成功医用纳米机器人
-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微型机器人有望改变医学领域
- 改变游戏规则的 “机器人技术 “成为主流,可更早诊断肺癌
- 1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医疗机器人
- 普渡大学研发磁性微型机器人 可在结肠内“翻滚”释放药物
- 中美创建微米级元DNA结构有助设计更复杂电路和纳米器件
- 深圳先进院等在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中取得进展
- 科学家创造“专为行走而生”尺寸小于0.1毫米的微型机器人
- 哈佛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基于折纸造型的高精度微型手术机器人
- 一种能够自发同步的仿生微纳机器人
- 同济大学研发仿生微型手术机器人为超微创血栓清除提供新型医疗手段
- 新研发磁性喷雾让物件变身微型机器人 协助人体内导管插入和药物传输
- 深圳先进院等研发出可快速制造微型机器人的胶质磁性喷雾
- 科学家设计的微型机器人可在血液中“逆流而上”输送药物
- 科学家研制可通过加热来应对不同任务的折叠式微型机器人
- 医疗微型机器人精准送药能有效杀死癌细胞
- 新的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启动创建人体内的微型医疗器械
- 大阪大学开发世界上最快开/关响应和最精确位置控制的超小型执行器
- 研究人员以“体内原位制造”助力腔道组织修复再生
- 抗癌机器人能在血管里“跑酷” 直径小至3微米 每秒移动600微米
- 科学家研发世界上最小的微型电子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