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对抗癌症的科研领域,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有效杀死小鼠癌细胞的纳米机器人,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这一突破性成果预示着癌症治疗将迈向一个新的精准医疗时代。
在对抗癌症的科研领域,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有效杀死小鼠癌细胞的纳米机器人,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这一突破性成果预示着癌症治疗将迈向一个新的精准医疗时代。
纳米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近日,一项新研究成果,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纳米技术潜力的认识。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为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目前,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面临着因血脑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药物分子不能够进入脑组织的难题。
随着生物医学和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正不断探索这两个领域的交叉点,希望创造出能够在医疗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近年来,活体机器人的概念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由活体细胞构成的机器人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与生物学的结合,还开辟了医疗科技新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创新。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藻类-纳米颗粒混合微型机器人,用于肺部感染的体内治疗。该机器人由被中性粒细胞膜包裹和加载药物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修饰的微藻莱茵衣藻组成。
用DNA建造一个微型机器人,并用它来研究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过程——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主题。这种高度创新的“纳米机器人”能够更密切地研究在微观水平上施加的机械力,这对许多生物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代表了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DNA纳米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基于DNA分子的可编程性,合理设计DNA分子自组装模块,以此作为纳米尺度的“乐高积木”,可以组装成各种静态DNA纳米结构和动态DNA纳米设备,应用于分析化学、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可非线性云集“围攻”生物靶标的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
细菌在我们牙齿深处的堆积可能导致难以触及的区域的感染,印度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套深度清洁牙齿的微型纳米机器人,他们认为可以胜任这一任务。这些纳米大小的机器可以用磁场引导到牙齿的微观通道中,并用热量杀死细菌,为提高标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据CNET报道,周二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微型纳米机器人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来收集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由于采矿等工业活动,世界各地的水源已被杀虫剂和重金属污染物所污染。水中的污染物可能对人类和环境有害。
据外媒报道,尽管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将药物运送到身体的特定位置,但仍然存在一个挑战–不使用笨重的车载电池为这些机器人供电。现在,一种新的方法是利用超声波作用于微小的气泡。
你会让一个微小的MANiAC纳米机器人在你的神经系统输送药物进行治疗吗?你可能倾向于说不,但在未来,”海藻酸盐胶囊中的磁排列纳米棒”(MANiACs)可能成为医生可支配的先进药物输送技术的一部分。
洛杉矶的初创公司Bionaut Labs向全世界展示了它正在研究可在人体中传播以提供目标剂量药物的微型遥控设备,这种新型可注射纳米机器人可提供肿瘤精准治疗副作用更少。
DNA纳米机器人是由DNA组件组装而成的微观结构。DNA纳米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使自组装纳米机器人离现实更近了,但是要使其组装到大型物体中仍然具有挑战性。虽然,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英国的同事一起,已经弄清楚了一个难题,并且距离控制自组装DNA纳米机器人的尺寸又近了一步。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结合了金属和塑料两种材料的微米级机器人。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3D打印技术,将两种材料以链环的形式联结在一起,其中金属部分可被外部磁场控制以供电或驱动,塑料部分可以用来构建柔软弹性部件以嵌入药物。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制造出多种金属塑料微型机器人,其根据自身材料的不同可以在不同表面行进。该机器人未来或可用于靶向药物投送或进行其他外科手术。
根据一些未来学家的说法,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你的血液中可能会流淌着微小的纳米机器人,以帮助你避免生病,甚至将你的思想传输到无线云端。它们将在你体内旅行,在分子水平上,保护你的生物系统,并确保你会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未来比你想象的更近。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我们正处于关键时刻。我们与世界互动和日常生活的方式正处于重大转变的风口浪尖。现在机器人专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医学领域。许多人认为,医疗机器人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任何医院医务人员的常任理事,执行各种职责,例如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阅读病历甚至进行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颢教授等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创建出一种新型元DNA结构,这些元DNA结构可自我组装成形状各异的微米级结构,应用于光电子学及合成生物学领域,从而促进信息存储和加密等技术的发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