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T新研究将光数据传输速度提高至少10000倍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由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中心高级研究员宋永元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能够以比现有技术水平高至少1万倍的速率产生激光脉冲。这一成果是通过在光纤脉冲激光振荡器中插入一个额外的含有石墨烯的*谐振器来实现的,该振荡器的工作范围为飞秒(10 -15秒)。将此方法应用于数据通信,数据传输和处理速度有望大幅提高。
KIST研究小组指出,激光光的波长和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是相关的(**傅立叶变换)。如果在激光振荡器中插入一个共振器,脉冲激光的波长就会周期性地被过滤,从而改变激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在此背景研究的基础上,Song首席研究员合成了石墨烯,它具有吸收和消除弱光的特性,只将强光通入谐振器而放大强度。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控制激光强度变化的高速率,从而可以将脉冲的重复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KIST研究小组通过插入含有石墨烯的谐振器,实现了57.8GHz的脉冲激光重复率。通过将石墨烯直接合成到标准铜(Cu)线上,克服了制造工艺的限制。

石墨烯(Gf)直接在用作直径控制微纤维(DCMFs)的集线器的铜线表面上合成,以形成环形谐振器。Gf层与DCMF物理接触,以实现非线性相互作用,并将损伤降至最低。将不具有环形谐振器的常规Gf锁模方案与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另外,描述了对多通道操作的可扩展性。
在当前数据流量需求成倍增长的情况下,超高速脉冲激光器以超高速运行,并具有调谐特性,有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数据处理场景。
超快脉冲激光器的发展,将在基于纳米材料的光学信息设备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相关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获取更多前沿科技 信息 请持续关注:https://byteclicks.com
这项研究是在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部(MSIT)的资助下进行的,这是KIST机构研发计划的一部分。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纳米技术》(ACS Nano)上(IF:14.588,在JCR中排名前5.25%)。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新型光纤传感器的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100倍
- 北大研究团队实现国际传输距离最远的相干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
- 公司通过1.25Gbps的速度实现实时网络传输
- 科学家已经开发出用于存储和传输量子信息的拓扑超导体材料
- 低成本太赫兹收发器传输速度达115Gb/秒,有望用于未来6G通信技术
- 可见光通信:OLED在数据传输上的新突破
- 美太空发展局开始建造“传输层0期”卫星
- 新西兰初创企业Emrod开发远距离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无线供电或成现实
- 联发科携手Inmarsat完成全球首次5G卫星物联网数据传输
- 美陆军开发新型通信技术,提升战术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能力
- 澳洲研发光纤传输新方案,1秒可下载千部电影
- 瑞士新研究提升石墨烯片中电子传输速度
- 横跨4600公里 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 一项为工业4.0开启的类似光纤性能的Wi-Fi技术
- Alphabet通过光通信实现无线互联网覆盖范围达20公里
- 新型 “量子调制解调器 “可连接量子互联网
- 迄今为止用于太空通信最灵敏光接收器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大阪大学联合研发一款超高速太赫兹无线芯片
-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创造最快互联网新世界纪录:每秒178 Tb
-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为6G开发出300GHz低功耗超高速无线收发器
- 首个量子网络实用匿名通信协议诞生,未来量子通信必将大有可为
- 研究人员开发通信速度更快的深紫外光LED,用于从不可见光无线通信
- 重磅:物理学家实现将数据信息从微波转换为光学信号
- 下一代视频技术H.266(VVC)实现重大突破:越清晰越省流量
- 研究人员在光子集成研究取得突破实现高速光通信
- 前沿热点:用硅基激光器提高数据容量限制
-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超导系统,磁通量子速度可达每秒15公里
- 欧盟资助项目演示100Gb/s硅光子收发器模块为降低成本、功耗和封装复杂性技术开辟道路
- 空分复用技术带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新突破
- 新技术为启用全光数据中心网络消除障碍
- 美陆军投资研发新型5G射频开关,其能效是现有同类产品的50倍
- 研究人员揭示控制电子自旋方向新机制或实现更高密度更高效数据存储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创造出超越5G性能的氮化镓基(GaN)半导体
- ETRI开发出世界顶级400-Gbps光学引擎
- 突破极限:华盛顿大学研究开发出快速微米级电光调制器
- 日本研究所利用光纤打破125000 Gbps的传输世界纪录比目前多模光纤传输记录提高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