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第六代无线技术(6G)问世,无线通信的未来将迎来飞跃性的巨大转变。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的研究团队最近发明了一种突破性的可调谐太赫兹(terahertz,,THz)超构元件(meta-device),它可以控制太赫兹波束的辐射方向和覆盖区域。通过旋转其超构表面,超构元件即可迅速地把6G信号波束转向,只聚焦及传送到指定位置的接收者,可减少功率浪费及增强私隐保障。它有望为未来的6G通信系统提供一种高度可调、定向和安全的波束传送新技术。

到目前为止,使电子设备更快的能力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原则:缩小晶体管和其他组件。但这种方法正在达到极限。因此,进一步小型化并不是提高电子性能的可行解决方案。因为随着设备尺寸的减小,我们面临着根本性的限制。无论使用何种材料,这都是事实。

在德国,由政府资助的6G-ICAS4Mobility(6G移动综合通信与传感)项目旨在将目前单独运行的通信与传感系统(ICAS)更紧密地互连,并将其集成到一个6G系统中。在未来三年,该项目将为未来6G标准奠定重要基础。博世牵头的大学、汽车供应商、通信和雷达专家以及无人机供应商联盟已经开始研究。

一支由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大)科学家联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可调控辐射波束的方向、频率和幅度的新型天线,有望在第六代无线通讯的通讯感知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世界5G大会的前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发表《发展5G及Beyond技术,使能双循环数字战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6G发展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至关重要。中国、美国、芬兰、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在提前布局6G。 他指出了全球和我国在6G研发中面临的挑战。

加拿大科学家开发用于6G通信网络的创新技术,一种新的波导可以彻底改变太赫兹信号传输和处理,以实现更快、更广泛的通信链路。该研究工作是该领域的首创,发表在著名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紫金山实验室发布6G核心技术创新成果,通信速率提升数十倍。太赫兹无线通信被认为是6G核心技术,其巨大的频谱资源可支撑1Tbps通信速率,比5G提升10~100倍,打破世界无线通信实时传输最高纪录,能满足全息及“元宇宙”通信等新型应用需求。

一种被称为复用器的超小型硅芯片新设计将有效管理太赫兹波,这是6G等下一代通信的关键。来自日本大阪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为300GHz频段太赫兹范围通信生产了由纯硅制成的新型多路复用器。

从移动网路演进发展史来看,在1980年代,1G的重点是在为企业客户提供语音服务,到了2G才将手机通话扩展到了消费者。在2000年代初期,3G则是专注于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而到了4G的2010年代,移动网路才完全在消费者之间传播开来。如果历史的脉络不变的话,5G与6G的命运很可能又再一次面临相同的情况。

据外交学者官网4月13日消息,《外交学者》刊文《日本和美国能否引领6G之路?》。文章指出,尽管5G商业化应用刚刚起步,美日政策制定者已经考虑如何发展6G和其他超越5G的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5G)逐步普及,支撑未来五至十年全面覆盖的超高速网络,第六代(6G)技术的研发也已展开序幕。香港城大电机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大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豪教授领导的跨学科专家团队,正致力推动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尤其在6G移动通讯、成像和光谱工具方面的应用。

目前在这个早期阶段,6G广域无线网络几乎没有科技蓝图或知名度很高的正式名称,但是随着使用在新一代发射器和卫星的新材料和化合物组成的半导体,这一涵义对于厂商来讲就是一个新时代商机的开始。

CEA-Leti宣布了一项有关下一代无线连接的富有远见的EU 6G研究项目。它称为RISE-6G,它将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设计、原型和测试智能和可持续能源的技术进步,从而实现对无线传播环境的可编程控制和塑造。

尽管5G才刚刚成为现实,但科技人员已经在研究下一代重要的网络:6G。无线通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竞争力愈来愈重要,从无人驾驶汽车到连接网络的咖啡机,从监视医疗状况的智能传感器到充满机器人的工厂,无线技术的力量正推动着人们生活与工作不断前进。

斯科尔科沃科技研究院(Skolkovo Tech)的专家们研发出了一种装置。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制造出6G通信系统用的部件。设在斯科尔科沃科技研究院的无线通信与物联网国家技术倡议权限中心主任德米特里·拉工采夫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介绍了详情。

太赫兹频段是一种新的频率资源,有望用于未来的超高速无线通信——如第六代(6G)通信技术。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低成本太赫兹接收器,由一个二极管和一个专用的信号处理器组成,能在110米范围内以115吉比特(Gb)/秒的速率、0.3太赫兹(THz)的载波频率传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