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在高温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据澎湃新闻报道,2024年7月17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in pressurized trilayer La4Ni3O10-δ single crystals”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

清华大学物理系张广铭教授与中山大学王猛教授领导的实验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一种液氮温区压力下可实现超导的镍氧化物——镧镍氧327(La3Ni2O7)。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做出的一项突破性科学发现,也是理论与实验工作者深度合作产生的科学成就。

由 Skoltech 教授 Artem R. Oganov 领导的团队研究了镧和钇的三元氢化物的结构和性质,并表明合金化是稳定 YH10 和 LaH6 不稳定相的有效策略,预计将成为高温超导体。该研究发表在《今日材料》杂志上。

自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其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是凝聚态物理中的核心问题。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母体是反铁磁Mott绝缘体,通过向母体中掺入适量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可以实现高温超导电性。

由Skolkovo科学技术学院(Skoltech)的Artem R. Oganov和RAS晶体学研究所的Ican Troyan博士领导的国际团队最近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温超导体,氢化钇(YH 6),以期在较低压力下达到室温超导性。

近年来,铁基高温超导体作为自赋性拓扑超导体,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兴趣。理论研究表明,铁基高温超导体是一个理想的实现Majorana零能模的体系;科研人员在多个铁基材料表面观测到Majorana零能模,揭开了在铁基超导体系中探寻Majorana零能模的序幕,这使铁基超导体可能成为拓扑计算的载体。

纵观人类历史,开发掌握新材料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天然石材、青铜和铁为整个时代命名。在20世纪20-30年代,聚合物时代开始了,从那时起,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塑料和橡胶的生活。几十年后,硅技术脱颖而出,推动了电子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如今,科学家们正努力创造具有超自然特性的新型材料。参与”5-100″计划的俄罗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重复出之前德国、美国研究组发现的LaH10+δ高温超导体,并发展了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开展兆巴高压下的原位激光加热与标准四电极电阻测试技术。该实验路线相对简单、易于推广,有助于推动超高压下富氢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研究。

菱形石墨“透视”超导体-近日,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开发一种新纳米材料,它能反射最初在复杂人造结构——扭曲双层石墨烯中发现的“魔幻角度”效应。扭曲双层石墨烯是近年来物理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