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基于这一挑战,全球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力图解锁陶瓷材料的“柔韧性密码”。在这一征途中,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并验证了一种新方法,不仅有望打破陶瓷材料应用的固有边界,还可能开启陶瓷工业应用的新纪元。
正是基于这一挑战,全球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力图解锁陶瓷材料的“柔韧性密码”。在这一征途中,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并验证了一种新方法,不仅有望打破陶瓷材料应用的固有边界,还可能开启陶瓷工业应用的新纪元。
据美国Coherent公司官方网站报道,该公司宣布开发出一种增材制造工艺,能够生产用于高性能热管理应用的先进陶瓷元件,该元件将应用于下一代半导体器件。
据最近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压铸成复杂零件的全陶瓷材料。这一行业突破可能改变包括手机和其他无线电部件在内的散热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固态电解质陶瓷是构筑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核心材料,能够解决液态电解液引起的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团队提出基于表面锂供体反应的固态电解质陶瓷材料制备及固态正极内部界面适配策略。
托木斯克工业大学(TPU)的俄罗斯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用于获取用于建筑物墙壁和外墙的高质量陶瓷。这种新材料是基于廉价的粘土原料和沸石岩石添加剂。研究结果发表在《建筑与建筑材料》杂志上。
陶瓷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度、硬度和高温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与金属相比,陶瓷在室温下天然脆性大、变形能力差。在外部应力下,陶瓷几乎不发生塑性变形,仅具有很小的弹性形变。当超过弹性极限时(通常小于1%),陶瓷中会出现裂纹并迅速扩展,导致灾难性的破坏,严重阻碍了陶瓷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
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具有超低的声子能量和独特的构性优势,是优异的中波红外材料,广泛用于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但氟化物玻璃缺乏传统网络形成体,料性短、稳定性差,通过传统热处理方法很难得到晶相可控的全氟化物玻璃陶瓷,导致不透明或半透明。全氟玻璃陶瓷的透明化制备是该领域的较大挑战。
前不久,德国柏林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开放陶瓷(OpenCeramics)期刊报告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颗粒陶瓷复合材料的简单通用制备方法,通过将微细纳米金属颗粒嵌入陶瓷材料中以增大它们的商业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