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声波技术:开启量子通信新时代
量子互联网,即通过量子力学原理传输信息的网络,被视为未来通信的圣杯,因为它提供了几乎无法破解的通信安全性。然而,实现量子互联网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将存储在量子系统中的信息转换为可以远距离传输的光信号。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利用表面声波克服了这一障碍。

“墨子号”实验实现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团队实现一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团队与电子系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百公里,实现了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这样的指标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建立的广域量子网络的一些应用。

20毫秒!量子比特存储时长创纪录为开发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奠定重要基础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将一个量子比特存储在一个晶体内,持续时间长达20毫秒,创下新世界纪录,为开发出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